學習的內驅力是指學生在學習中由學科內部的刺激喚起生理機智的潛能而產生的一種驅使自己學好功課的巨大動力。學生能否激發和強化學習的內驅力,是能否學好語文的決定因素,因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發展的外部,而在事物發展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碰到新問題,感到自己缺乏相應的知識加以解決時,就會產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和強化學習的內驅力,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語文學科的動力,決定了學習這門學科尤其需要發揮內驅力的作用。語文教學要培養閱讀和寫作的能力,要使學生理解作品,懂得它的思想意義,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用實驗顯示,或用公式定理推導一個必然的結論,而要在弄懂字詞句的基礎上,通過對形象的把握,作品運用的材料和結構安排特色的剖析去體味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時甚至可以意會,不可言傳。還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想象、判斷和領悟。
同樣,學生寫作文,更需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選擇材料,提煉主題,組織文章。寫作文不像某些工藝流程規定的程序把若干原件組裝而成,寫作水平的提高必須在大量的讀寫實踐中自覺和不自覺汲取其中的語文知識養料,融入到自己頭腦的語文知識結構庫中,這樣到需要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時候,才能做到行云流水、揮灑自如。這顯然依靠學習的內驅力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從學生心智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科的特點來看,需要促發和強化學習的內驅力才能學好語文。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一 抓住疑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自覺鉆研,獲取新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心智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種內在的認知需要。在備課時,不再是研究把課講清、講細,把現成的結論教給學生,而是尋找突破口和階梯,指引學生奔向既定的教學目的。具體做法是,根據每篇課文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涉及的知識點,編出一套思考題,我們稱之為“每課一練”,練習內容包括基礎知識的歸納復習,課文內容的思考分析,或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想象、擴充、用自己的話加以表述,還有由課文內容引發的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認識,這套練習就是思維通向目標的指路牌。練習編好后印發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礎上帶著疑問重新閱讀教材,然后著手分析解決問題的情況,針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或作簡要講解,點撥疑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探求疑問的動力驅使下,去閱讀、思考、分析、討論、領悟,從而達到理解教材、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比較閱讀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培養文感、語感、情感
在教學中,不單是要學生讀懂那篇課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習分析文章的途徑和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學生通過對一篇文章的分析,學到了知識,有了成就感,興趣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得以強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做法:(1)指導學生閱讀與課文有關的書籍,從長篇中節選的要求學生閱讀原著,或作者的其他作品;(2)講讀一篇課文之后選印相關內容的文章給學生讀,這樣,學生閱讀就有興趣,內驅力得到發揮。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把已學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又鞏固了舊知識。
當然,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加印一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個單元中相關的課文進行比較,由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比較中引發疑問,通過解疑獲得新知。如學了《藥》之后再講《祝福》,在分析環境描寫時,引導學生思考:《藥》的結尾寫華大媽、夏四奶奶上墳,課文描寫的是墳場肅穆、悲涼的景象。而《祝福》寫祥林嫂悲慘地死去,結尾卻描寫魯鎮歡樂的氣氛。同樣是悲劇,環境描寫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區別,學生疑竇頓生,經過熱烈討論,認識到《藥》的結尾更增強白發人為黑發人上墳的悲哀,《祝福》結尾與祥林嫂悲慘地死去形成鮮明對比,深化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經過這樣的比較,學生懂得了環境描寫的作用。
三 觀察人生、認識社會,激發學生寫作熱情,促使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寫作的過程,是一個創造性的勞動過程,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只有他有了反映思想、表達情感的強烈欲望,在這種內驅力的促使下,才能產生創造的激情,才能寫出好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生活中的閃光點來點燃心中靈感的火花,激發寫作的欲望,抗洪搶險、汶川地震、蘆山地震中出現的英雄事跡可歌可泣,這些都是引發寫作動機的好機會,于是,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聆聽新聞報道,學習文章,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感人事件,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震動,對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強烈的寫作沖動,激發寫作的熱情,因而文章寫得情真意切,具有感染力,而且紛紛捐款捐物。
作文練習,要讓學生有話可說,不視作文為負擔,就要讓學生從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中去觀察和體驗,發現美的就要贊美,發現丑的就要鞭撻。作文不再是教師布置的作業,而是自己傾訴心靈的方式,對于學生寫出的作文,成功之處及時表揚,不足之處予以矯正,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新的創作動力,產生新的成功欲望,于是作文熱情不減,內驅力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去搜尋寫作素材,學習新的寫作方法。這樣作文就由“要我寫”變成“我要寫”,促進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