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高考中所占分數比重也較大。每一名有志考取大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學好數學,但現實中卻有很多學生雖然付出許多努力,效果卻并不理想。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就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談幾點想法。
一 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思維特點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高度的抽象性、結論的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特點。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科能力的核心。形成和發展理性思維,構成數學能力的主體。
具體來說,數學的思維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敏捷性。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速度,它反映了學生智力的敏銳程度。(2)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遷移能隨事物的變化而隨機應變、觸類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能克服消極定勢的負面影響。(3)廣闊性。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維活動發揮作用的廣闊程度;它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問題,尋求答案的思維品質,其反面是思維的狹隘性,表現為思維的封閉狀態。(4)深刻性。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難度。
了解這些,除了對教師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外,也會使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目的更加明確,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如何去提高。
二 學生應了解自己的思維風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說上面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學科特點是“知彼”,那么下面還要“知己”。即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思維風格,揚長避短。
思維風格不是能力,它是個體運用能力的偏好。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關注并了解自己的思維風格,按照自己的風格特點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喜歡以視覺的方式學習的,應該認真記筆記,自習時以自修為主,但課堂上要有意識的要求自己全神貫注地聽講。喜歡以聽覺的方式學習的學生,平時學習可適當與他人交流講解,把課堂當成消化知識的主要場所。只有先清楚自己的思維風格,才能把自己的學習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只有將數學學科的思維特點和個體的思維風格協調好、結合好,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提升數學成績。
三 興趣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老師
曾看過一個名人訪談節目,嘉賓的一句話給我印象深刻,他說:“努力只能使人及格,興趣才會使人優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展現所教內容的歷史背景,恰當的穿插一些數學史料,讓學生沿著數學發展的足跡去認識和理解數學的內涵和真諦,這無疑會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引入復數概念時,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數”的發展史。從遠古的“結繩”記數法,到逐漸有了“自然數”的概念。在計算長度和分配勞動成果中有了“分數”的概念,隨著發展有了有理數、無理數,進而引入復數。中間穿插卡丹、笛卡爾、歐拉、高斯等數學家的簡介,學生聽完自然興趣盎然。
教師還要向學生揭示數學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可在教授知識時,向學生指出本部分知識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指出它的應用領域。如教學線性代數矩陣時,向學生揭示它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應用。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美的因素,充分運用生動的語言、直觀的教具、精美的板書、形象的多媒體等,為學生創設優美、和諧的教學情境,反映數學知識中隱含的美。如橢圓和雙曲線,不論是從方程還是從圖像看,都體現出對稱之美。通過以上做法,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數學,并將興趣轉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
四 自信心是戰勝數學學習中困難的重要保障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只有具備較強的自信心,才會走出困境。如何才能讓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感受成功”。
足球運動員郝海東少年時意志出眾,但身體單薄,因此在同年齡段的孩子中并不突出。他的教練為了培養他,將他調到比他小2歲的年齡組踢了兩年。在這群孩子中間他將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身體對抗差的缺點也被掩蓋了。郝海東回憶時說:“正是這兩年培養了我踢球的強烈自信,讓我在球場上有一種舍我其誰的霸氣。”我們應向這位教練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每當學生回答一次精彩的提問、解決一個學習中的問題或是有了成績上的點滴提高時,教師都要及時抓住并放大這一瞬間,充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成功經歷中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在對學生的評價上要具有激勵性,如一句“你的解題方法真妙”、“你真會動腦筋”,或是一個肯定……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感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在人的學習中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切實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他們成為學習的強者。
提高學生數學水平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本人的以上幾點看法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全體數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讓學生都能愛學數學、會學數學、學好數學。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