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究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數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數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下面就興趣的培養和激發來談談筆者在教學中的體會。
一 培養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嚴謹邏輯性的學科,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抗拒和認識上的障礙。許多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認為數學枯燥乏味、抽象難學。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培養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關鍵。學生之所以對電腦游戲如此著迷,關鍵在于它帶給學生的樂趣。所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從教學內容的處理到教學方法的實施,都要精心考慮,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意義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教給他們數學知識更為重要。
二 培養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有效途徑。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的關鍵,也是使學生對數學教學產生興趣的前提。每個學生的被尊重需求都是與生俱來的。教師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偏心”,當學生感到自己被老師尊重、欣賞、理解時,他就會全心全意地與教師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報答教師,從而也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我班一女生,她的相貌很特別,頭發非常稀疏,僅有的一點頭發也又黃又彎曲,經常被同學們取笑,因此該生自卑心強,上課從不發言,不愿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性格內向,很少與同學交流,也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從改善師生關系入手,讓她擔任數學課代表,課上鼓勵她積極回答問題,給她創造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抓住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課后主動找她談心,從生活上給予關心和幫助,引導學生和她交朋友,關心她、幫助她,實現了由接近到親近的轉變,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化,她的性格變得開朗了,找回了自信,成績也突飛猛進,在全年級名列前茅,實現了由丑小鴨到白天鵝的飛躍。由此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是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如果老師對她一直持冷漠態度,聽之任之,她也許就會自暴自棄,甚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2.展示數學美,了解數學發展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究竟美在哪里呢?定義之美:短短的一句話,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數學概念的簡潔美;公式之美:“每一個數學公式,就是一首詩”,這是數學家的智慧與大自然靈氣撞擊而再生的哲學美;規律之美、應用之美都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美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熱情,誘發他們學數學的興趣。如對稱之美,我們的教學樓就是對稱美的最好證明。而數學中的有些數字,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也是美妙無比的。如黃金分割中的黃金比,本是個枯燥的數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讓人們感覺不到它的枯燥,相反卻感覺它是那么的豐富多彩。常見的書籍、門、窗等的外形為什么就做成現在這種規格而不做成其他規格呢?矩形不是有很多種嗎?原因就是常見的這種類型給人的視覺很舒服的感覺。其短邊與長邊之比就為數學中的黃金比0.618,這種比例給人一種和諧美,而不至于比例失調;讓人們的身心感到最舒服的氣溫是23度,這個溫度與人體的正常體溫的比為0.618;著名的埃菲爾鐵塔,第二層的高度與第二層之上的高度的比為0.618;最優美的身段,是指身體下肢的長與整個身長之比為0.618,愛神維納斯就具有這種身段……所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美的魅力,激發他們學數學的激情。
3.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好奇心,誘導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師之教法,貴在啟導,精彩的導入將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數字、圖形、文字、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體驗情境,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一個好的開端可以給學生帶來親切的感覺,留下難忘的印象;富有藝術性的開端,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愛學。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若不慎將一塊三角形的玻璃碰掉,造成一角嚴重殘缺,問如何利用這塊殘缺的玻璃,到店里劃一塊相同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呢?讓學生討論這個現象,立即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探索。通過設疑,引發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地探究知識,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放手讓學生體驗生活與數學的樂趣,從中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反過來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過程使學生感到學的是有用的數學,學生才會對學習感興趣,也唯有此,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這樣既體現了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時,有這樣一道題:“一架長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8米,若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這是一個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價值。在教學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鼓勵他們猜測與探索,大膽發表見解。教師適時給予點撥,
讓問題迎刃而解。只有當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時,才會對它真正地產生興趣。初中的學生仍保留較為直觀的思維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希望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實際問題,以證明自己的價值。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去發現興趣的源泉,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取得的成就,體驗到戰勝困難后的歡樂。這樣,學習數學的興趣就能得到持續發展和進一步開拓。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還有很多,對于不同條件的學生方法都不盡相同,還需要廣大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發現,不斷探究。只有教師對教學不懈嘗試和大膽改革,學生才能真正愛上數學。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