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區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因此從民族地區中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特點,來思考民族地區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對民族地區中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作用。
【關鍵詞】民族地區 中職生 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186-01
一 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制訂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并按照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到職業目標的過程。
對于中職生而言,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他們從職業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所學專業的角度,了解即將從事的職業,了解今后奮斗的路徑;從發展的角度,了解職業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了解就業、創業在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作用;從自身的角度,了解怎樣為成才打好基礎,怎樣珍惜時間來為自己添加競爭的籌碼,去爭取美好的未來。
二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現象與問題
如何在民族地區辦好職業教育,如何開設好職業生涯規劃課,是擺在德育課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以下現象與問題:
第一,文化差異較大。我校是一所由十八個民族組成的民漢合校,學生在進入職業學校之前,有上漢語學校的、有上民語學校的,因此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
第二,缺乏規劃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問到對自己未來包括職業的規劃,許多學生表示從來沒有規劃過,來到中職學校學習,不是出于自己喜歡,更多的是父母的選擇,他們對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對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能給自己有何幫助也是一片茫然,他們只關注畢業后能否找到工作。
第三,對自我缺乏認識。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優缺點,學生顯得很困惑,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樣的優點及缺點,缺乏對自我的認識。有些學生在分析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時,表現得不自信,不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點,對學習、活動缺乏興趣,對自身具備怎樣的能力不很清楚。
第四,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不少學生在初中、小學由于學習成績長期不理想,從而造成學生自己對學習已經放棄,主要表現在他們上課時沒有聽課的習慣,學習興趣不高。到了職業學校,雖然所學的都是新的知識,而且學習難度并不大,但先入為主的思想造成了他們自我封閉,把學習當成了一項任務在完成,甚至有的學生只是因為父母的要求,才堅持待在學校。
三 怎樣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針對我校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在指導學生上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時,提出以下對策,以期對民族地區的職業生涯教育有借鑒作用:
第一,注意文化差異。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時要有針對性,如注意分析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特點、風俗習慣、生活習性等,對不同民族的學生提出適合該學生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正確認識自我?;卮鸷谩拔沂钦l?”的問題,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一一列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學會“以人為鏡”,通過同學和教師中肯的幫助,不僅認識到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優點,可以提高自信心;了解自己的缺點,找到改進的地方,更好地發展自己。
第三,樹立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人在職業活動中,追求工作、事業發展的動力來源。中職生有了正確的職業理想,才能展望未來,珍惜現在,才能自覺地、目標明確地錘煉和提高自己。教師應指導每一位學生樹立實事求是、定位準確、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理想,并為之付出相應努力,讓每一位中職生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第四,培養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動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能力。每個人的職業能力都是不同的。也許一個人開始不具備某種職業能力,但只要他在職業實踐中刻苦努力,職業能力不但可以獲得發展和提高,還有可能挖掘出潛能。確立明確的職業理想后,根據所學職業,練就扎實的專業基本功,掌握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提高適應社會和融入集體的能力。
第五,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一個人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有學者曾預測,21世紀人類的職業大約每過15年就要更新20%,而50年后,現存的大部分職業將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是現在難以想象的職業。中職生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校期間就養成自學的好習慣,為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加快的職業演變中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