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在西方稱為“戰神瑪爾斯”,中國則稱為“熒惑”。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干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直 徑:6794km
質 量:6.4219×1023kg
表 面 積:1.441×108km2
體 積:1.6318×1011km3
平 均 密 度:3.94g/cm3
表 面 重 力:3.693m/s2
距太陽距離:2.2794×108km
遠 日 點:2.4923×108km
近 日 點:2.0662×108km
半 長 軸:2.2793664×108km
離 心 率:0.09341233
公 轉 周 期:687地球日
自 轉 周 期:1.026地球日
平 均 速 度:24.077km/s
逃 逸 速 度:5.02km/s
自 轉 速度 :868.22km/h
軌 道 傾 角:1.85061°
轉 軸 傾 角:25.19°
升交點黃經:49.57854°
近日點幅角:286.537°
衛 星 數 量:2個
大 小:15×12.2×10.4km
平均半徑:6.2km
質 量:1.48×1015kg
平均密度:1.471g/cm3
表面重力:0.0039m/s2
半 長 軸:23460km
離 心 率:0.0002
軌道周期:1.26244d
平均速度:1.35km/s
軌道傾角:0.93°
逃逸速度:5.6m/s
反 照 率:0.068
視 星 等:12.4
大 小:26.8×22.4×18.4km
平均半徑:11.1km
質 量:1.072×1016kg
平均密度:1.876g/cm3
表面重力:0.0084-0.0019m/s2
半 長 軸:9377.2km
離 心 率:0.0151
軌道周期:0.31891023d
平均速度:2.138km/s
軌道傾角:1.093°
逃逸速度:11.3m/s
反 照 率:0.071
視 星 等:11.3
火星的中西方文化含義
火星在中國古稱“熒惑星”,這是由于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火星在西方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于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所以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古希臘人把火星作為戰神阿瑞斯,而古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的神話,將其稱為“戰神瑪爾斯”。)
火星上的太陽系之最
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
海 拔:21229m
寬 度:648.0km
火 山 口:5個
火山口長:85km
火山口寬:70km
山頂氣壓:30~60Pa
火星上的水文
火星南北極有明顯的極冠,曾被認為是由干冰組成,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為水冰,只有表面一層為干冰。
2008年6月20日,鳳凰號在火星上挖掘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當時研究人員揣測這些物體不是鹽(在火星有發現鹽礦)就是冰。
2008年7月3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宣布,鳳凰號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鑒別出有水蒸氣產生,從而最終確認火星上有水存在。
2013年9月2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報告,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
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水手號峽谷
長 度:3769km 東西范圍:東經267.3度至東經331.1度
深 度:7km 南北范圍:南緯2.96度至南緯19.09度
水手號谷分區
諾克提斯迷宮:位于水手號谷裂谷系統最西緣。
伊烏斯和提托努利林峽谷:伊烏斯峽谷在南方,而提托諾恩峽谷在北方。
米拉斯、堪德和俄斐峽谷:是三個平行的峽谷。
科普來特斯峽谷:非常類似伊烏斯峽谷,包含沖積物和風積物沉積物質。
厄俄斯和恒河峽谷:是高原沉積物被流體侵蝕與水流沉積物組成。
克里斯平原:水手號峽谷的終點。
撲朔迷離的火星臉
“火星臉”是由美國“海盜一號”探測器于1976年7月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火星表面驚現一張人臉的形狀,由此引發了無數陰謀論。20世紀90年代和2001年,美國宇航局探測器在隨后的飛越中發現它只是一個多巖石山。
火星探測任務
蘇聯、美國、歐洲和日本共已發射數十艘太空船研究火星表面、地質和氣候,包括軌道衛星、登陸器和漫游車。總計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任務在完成前或是才要開始時就因種種原因而失敗。
過去任務
1965年,NASA的水手4號飛掠火星。
1971年,NASA的水手9號進入火星軌道。
1971年,蘇聯火星3號登陸器登陸火星。
1975年,NASA發射海盜號。
1988年,蘇聯發射弗伯斯1號、2號以探測火星和兩個衛星。
1996年11月,NASA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
2008年5月,NASA發射的鳳凰號登陸在火星北緯68度的極區。
現在任務
2001年,NASA發射了奧德賽號。
2003年,歐洲空間局發射了火星快車號。
2003年,NASA發射了勇氣號和機遇號。兩臺皆于2004年1月成功登陸并工作超過預定時間。
2005年8月,NASA發射了火星勘察衛星。
2007年2月25日,探測彗星的羅塞塔號近距離飛掠火星并拍照,有拍到很高的云。
2011年,NASA發射火星科學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