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的聚集地,是“哺育”下一代的重要文化土壤,尤其是小學圖書館,是開展對小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在實施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必須使圖書館資源“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資源在小學生成長成才中的突出效能。本文正是基于此,探究如何發揮圖書館資源的文化滋養功能來推動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維度和張力,為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拓展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圖書館資源;課外閱讀;指導
一、以圖書館之“地”
構建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要場所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如何以圖書館之浩瀚的資源來實現對青少年的培養與栽培,無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考量的重大課題。毋庸置疑,利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來豐富小學生的知識、涵養并實現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樂觀、積極、向上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我校利用圖書館平臺常規性開展讀書活動、征文活動、普及科技知識的教育活動,分別以講故事、寫心得、做演講以及各年級作文比賽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各種活動中,不少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開闊視野,更新觀念,豐富知識,這也為學生自學成才,成為改造世界的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基礎。由此可見,圖書館是廣譜人才的最佳場所,是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好老師,好基地。
二、以圖書館之“源”
優化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模式
由于受到認知能力以及閱讀經驗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必須體現“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功能,以解小學生課外閱讀之“惑”,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出發,“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以極具針對性的方法傳授來使小學生獲得閱讀的興趣,進而幫助其樹立科學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終身受益。
在培養小學生建構良好的閱讀方法的實踐中,入館教育必不可少。通過以課外實踐開展的方式引導小學生參觀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館舍環境等,激活其融入到圖書館這一“第二課堂”學習的興趣,實現拓展知識面,提高認知水平的良好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當小學生主觀上將圖書館資源作為自身的文化養料時,小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動力會被激活,使其智力和創造性得到挖潛。
基于小學生好動、愛玩、合群的性格難以安靜地閱讀,教師必須學會“化劣勢為優勢”,以集體閱讀和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指導,盡己所能為學生提供激發閱讀活力的環境,并根據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向其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目,使其能及早得到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栽培”。此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圖書館組織的常規性讀書活動,實現以活動促閱讀,以閱讀轉知識。
三、以課外閱讀指導活動的創新來提高閱讀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介紹各類有效的讀書方法,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段落則需要略讀、哪些書目可以細細品讀等。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方式應當多元化。此外,針對小學生記憶力不牢的特點,要強化對小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的指導,并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分享其讀書的成果。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它能引導學生登上知識的殿堂,能幫助學生開啟心靈智慧之窗。如果說圖書館是一座知識寶庫,那么,書籍就是開啟這座寶庫的鑰匙。故此,我們應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的讀書逐漸變成自覺行為。讓我們利用圖書館的有利資源,優化課外閱讀的指導,給孩子們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使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能自由自在地遨游。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