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朋友問我,去臺灣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么我可以立即回答道: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高聳的101大樓,不是沿途的美景,也不是豐潤可口的釋迦、蓮霧等熱帶水果,而是臺灣的醫院。在大陸仍然天寒地凍的一天,我和母親及幾位朋友來到了臺灣。臺灣的城市建設與自然風光并沒有帶給我很大的驚奇感和視覺上的刺激,日暖風和的氣候里,用許多新鮮美味的水果大飽口福之后,剩下的心情就是藉于一種平靜的心態來體味這一寶島了。自在臺灣,自在的不是良辰美景,而是沉靜的探微和品讀。
我母親在旅途中,不甚跌壞了胯。我們經過打聽,驅車前往離我們最近的位于花蓮的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此時還是過年期間,我們找到了急診處。由于一下找不到入口,我們便詢問一個高大健碩的貌似保安的小伙子。他戴著口罩,口罩上方的眼睛立刻閃爍了一下,由于身材高大,他微微欠身地把我們帶到了入口,等我們進去了他才離開。我們受寵若驚,母親疼痛之余還不忘連連贊嘆。步入大廳,即看到用大理石拼成的院訓:人間菩薩如農夫,誠正信實如大地,智慧妙法如清水,廣邀善工勤耕耘。佛教慈濟醫院是由證嚴法師設立的慈濟功德會成立與經營的醫院。醫院里光線溫和,環境祥和安靜,坐在類似于大陸酒店接待前臺的醫生負責初診,初步診斷患者的大致問題。我母親由于摔傷不便,好在門口排列著一排輪椅,這樣她的一切行動都很輕松。等待的期間,一輛輛的病床被推到了就診室門口,床上都睡了病人。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拿著幾張毯子,輕輕地一一蓋上了病人的身體,仔細再一看,原來他就是門口的保安人員。原來不光要管外面,還要管里面啊。
診室是一個敞開式的結構,有點類似于大陸的辦公寫字樓。偌大的一個房間,一目了然,絲毫不會有壓抑感。主治醫生是個三十幾歲的女性,微胖,皮膚白皙,氣色佳,見到我們,她一把拉動自己的座椅向我母親靠過來,口氣輕聲軟語,像一塊溫潤的玉,或是羊毛毯子,頗覺溫暖。她細心的詢查和體貼的安慰,令我們感覺更像在自己家的客廳里跟一個朋友聊天。遵照醫生的囑咐拍了片,整個程序有序和寧靜。房間內有病友隨意走動,安靜有禮。掛號費、看診費、醫藥費等所有費用,都是在看病結束后,由醫生開出單據,患者在收費處交付,最后領藥,所以看病前不用交任何費用。領完藥之后,我們拿到了一個四張16K紙張大小的紙袋,每個里面都放了藥,跟我們大陸醫院不同的是,每個紙袋上面都印上了較大的字,每日的用量和次數都有清楚的陳述。每個袋子里裝的藥只是需要服用的量,不像大陸開的一盒一盒的,這樣會減少浪費。慈濟醫院真像它所號稱的那樣,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我們切身的感受到了醫療人員的關愛和體貼。據說在門診大廳內有鋼琴表演、民樂表演、慈濟義工的演唱,給人們帶來溫馨和歡樂。離開醫院的時候,我母親對我說,她的疼痛似乎減輕了一些,這也許就是這所醫院給我們精神上的安慰作用吧。
我們并不是深諳臺灣醫院情況的人,可以說只是匆匆的瀏覽者和感受者,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備受尊敬和感染。在這之前我想的是,臺灣的城市建設雖不及大陸,但是它的人情味好一些可能會“取長補短”,而此刻我想的是,臺灣的民主權利和人性設施都已經相當完善,城市建設更好的話可能會錦上添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