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促進大學生創業實踐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探索與建構創業教育模式是獨立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當務之急。本文主要從創業教育目標系統、教學體系、實踐平臺以及評價體系等四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出獨立院校如何結合自身特色來建構創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獨立院校 創業教育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011-02
經過十多年的跨越式發展,獨立院校這一新型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高等院校的辦學思路也從傳統的灌輸式、專業化教育模式轉為“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的教育模式。這就要求獨立院校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實現獨立學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實施這一己任的重要舉措,2010年5月,教育部曾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但是創業教育不等同于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目的的就業培訓,那么,獨立學院該如何進行創業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一 確立先進的創業教育理念,明確創業教育目標體系
創業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獨立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應確立先進的創業教育理念,即強調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因此,將創業教育模式內容融合到素質教育模式的內容之中,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同其他教育活動一樣,創業教育活動不是盲目的、無意識的,而是自覺的、有目的的活動,創業教育目標不是鼓勵學生一畢業就開始創業,而是在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豐富其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所需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塑造優良的心理品質等,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培養良好的創新精神,使其成為具有創造型個性的人才。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在保證學生接受創業基礎知識教育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層次和個人目標采用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選擇不同的班型上課,可以嘗試開設以普及創業基礎知識、喚醒創業意識為目標的通識教育班,以引導學生參與創業活動和實踐為目標的創業培訓班以及以真實創業實踐為目標的實戰班等。
二 完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教學環境
1.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對于創業教育來說也是重中之重。創業教育課程的類型應包括理論課和實踐課兩部分,理論課的內容,應涉及從籌劃—創建—組織—管理—運營創立企業整個環節所需的知識,同時還應有一系列配套課程,如創新性思維訓練、創意與創新、人際關系學等,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創業過程需要的細微知識,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課以理論課為基礎,通過開設創業實踐課程讓學生體驗創業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提升創業能力,掌握創業實務。如美國百森商學院創業教育研究中心為本科生設計了一個著名的創業課程教學大綱,由一系列必修課與選修課組成;哈佛大學通過建立完整的創業資料和案例庫來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如在開創新企業這門創業教育課程中探討新企業發展涉及的知識和設立新公司時創業者所需要的能力。
2.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創業教育涉及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要對以上各個領域都有所了解,同時還要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獨立學院要整合各種資源,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打造產、學、研相結合的優秀創業導師團隊,鼓勵對創業教育感興趣的青年教師考取“KAB創業講師”“職業規劃師”等證書,選派有潛力的青年教師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熟悉企業運作流程,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通過一系列的實踐鍛煉來提升他們的創業實踐能力。同時,獨立院校可以聘請一些企業成功人士或創業教育專家擔任創業教育課程的兼職輔導教師,給教師隊伍注入新的力量。
3.倡導創業教育教學方式多元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探求真知,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可以在創業教育課程教學中設置互動與實操環節,通過團隊游戲和心理評估促使學習者了解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及心理承受能力;采用探究式學習、參與研發項目、帶研究任務學習、商業模擬實訓使學生在“做中學”。這種通過情境仿真、角色扮演的學習過程,不僅提升團隊協作、溝通交流等技能,而且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如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管理學院開設十余間實訓實驗室、多功能研討室,用以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業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4.融合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注重學科的互補性和教學的整體性
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應突出學科的互補性,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構建起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之間的銜接,在專業課教學中加入創業教育模塊,體現出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等元素,在專業實踐環節培養創業實踐技能。如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開設的一門全新的實驗實訓課程:經營之道——企業運營電子對抗系統,該課程全面模擬真實企業的商業運營環境,學生在虛擬商業社會中完成企業運營中的各項管理決策,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這種將專業知識與創業教育有效地銜接起來,學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專業知識,而且提升了創新與創業能力。這種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優點在于在原有教學計劃的基礎之上滲透創業教育的內容,使創業教育不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形成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
三 深度挖掘資源,打造多元化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1.校企合作,拓展校內外創業實訓基地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機制優勢,建立創業實訓基地,引領學生關注專業領域的發展動態、最新的科研成果,讓學生明確職業發展定位,從而幫助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如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與世界著名企業中興通訊合辦“中興通訊3G學院”、與珠寶行業共建“珠寶測試中心”、與廣汽集團多家企業建立實習就業基地、與云峰企業聯合創建了工程研究院。學生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了解企業運營模式、參與科技創新課題研究,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同時,依托二級學院專業優勢,整合教學資源,打造適合經管類學生的創業實踐基地,管理學院與國泰安虛擬交易所成功搭建“創新創業園區經管實驗實訓基地金融業區”平臺,園區是在參照現代社會經濟運作規范要求和國際創業教育實驗園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企業創業、行業分析、資本運作、創業培訓等實驗運作體系,學生在這套實驗系列中,可以真實運作企業創立、運營、融資等企業與個人的經濟活動,進行真實的角色扮演和創業體驗,提前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在校園微型經濟運行實驗環境中運用發揮,由此獲得與真實社會環境相似的實戰效果,為學生創業實戰演練和創業實踐技能培訓提供了優質的平臺。
2.開展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參與者可以在活動中全面展示自身的創業素質,高校也以此為載體擴大創業教育的覆蓋面,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提升創業教育質量。如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以多樣化的賽事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助你創業、“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營銷管理軟件暨沙盤模擬大賽、企業經營模擬大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全面推進創業教育。在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下,管理學院啟動了“捷足致遠,共創未來”2013年創業教育項目,成立了由分管學生工作與教學工作的校領導牽頭的創業教育計劃領導小組,該項目分為創業講座、創業沙龍、創業計劃大賽、培訓(商業模式選擇、創新思維訓練、銷售高手訓練、創業營銷訓練)四個環節,旨在發揚“三創型”(創新、創業和創造)人才培養的傳統,促進創業教育發展。
3.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教育文化環境
大學創業教育所處的文化環境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環境上,它對創業者素質的提升具有引導、塑造及培養的功能,把創業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上,可以誘發學生的某些創業意識與心理品質。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業教育文化氛圍,不是靠舉辦幾場創業大賽或創業大講堂就能完成的,而要形成一種與創業有關的社會意識形態,在這種形態中,推崇創新、尊崇創業,允許失敗的文化環境,讓學生處處感受到積極向上、不畏艱辛、勇于嘗試的創業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和斗志。在創業者受到挫折時,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必要時也可以委派相關的心理咨詢師對其在心理上進行引導。
四 構建科學的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促進創業教育快速發展
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其實質是“指揮棒”,引領創業教育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一旦缺乏科學的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創業教育的實施將會步履維艱。為此,引進社會評價工作機制,建立畢業生與在校生創業信息跟蹤系統,對創業人數、創業類型和創業成功率進行統計,分析出創業教育質量并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評價依據,反饋指導高校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同時,創業成功是教育的成果,創業失敗也是一筆寶貴的經驗,不能因為一時創業失敗而去否定學生的創業能力,構建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可以加強學生的創業風險意識,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率,因此提高創業教育的整體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趙根.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6)
[2]梅偉惠.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8(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