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運動員的最佳競技狀態、在重大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是競技運動訓練的主要目標。要讓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最高競技水平獲得好成績,這就要求教練員應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個階段訓練安排好賽前訓練,并加強對運動員技術、戰術、身體機能、心理等多方面的培養。
競技狀態形成的機制是判斷競技狀態形成的標準,即參賽項目需要的力量、速度、靈敏和協調柔韌等專項和身體素質。這就要求運動員要達到具有充沛的體力、完整的技術、良好的戰術意識和穩定的心理狀態,在競技狀態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中樞神經系統對各個器官有調節作用,在競技狀態形成中機體機能以及各系統與物質代謝等活動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訓練周期是按照競技狀態形成的規律。由于訓練項目的不同和訓練體制層次的不同,一定會產生不同的訓練模式和訓練結構。這種訓練模式的合理化運用可以有效地掌握、遵循和控制運動訓練過程。
一 訓練安排應有針對性
準備期里的訓練安排,采用的手法手段要有針對性,為提高運動員專項所需要的機能來訓練。
第一,要根據運動員的年齡、訓練水平能力來安排。要合理地搭配運動員的專項素質訓練和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的比例。對運動員全面發展素質的比例要適當加大,對于有訓練基礎的優秀運動員應當以提高專項素質訓練為主。
第二,要合理地安排好運動員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訓練中的負荷量建議采用接近無氧閾值的數量,運動員強度訓練的安排要根據主攻項目的需要進行安排。
第三,采用的訓練組合收到一定的良好效果后,訓練組合運用到適宜的程度也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這就需要教練員更新訓練方式和及時調整、改變訓練組合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以此達到對運動員機體的每個訓練周期的新的刺激。
第四,在運動員技術訓練中,首先要向運動員說明改進技術的重要性,再講明技術的原理讓運動員真正在理論上明白,然后介紹技術改進的方法、措施以及步驟和方案。
二 迎戰比賽需要做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對于優秀的運動員在訓練中應以負荷量、負荷強度、技術、戰術同步提高為好,這取決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能力、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到了競賽期,運動員必須達到最佳的準備狀態。運動員要達到隨時都愿意參加比賽并創造良好的運動成績。這樣才能驗證平時的訓練計劃是否安排得合理,才能說明準備期和基本期的訓練是否成功。教練員要根據運動員的比賽任務不同、訓練水平不同而采取因人而異的訓練。
競賽的高峰期可分為單峰期和雙峰期兩類來安排訓練。在競賽期里不管是單峰期還是雙峰期都要求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訓練溝通和訓練磨合,通過溝通及時改變訓練負荷去針對那一場比賽,在每次的比賽中去檢驗和提高。外國運動員的特點就是參加比賽特別多而競賽期特別長,他們的競技狀態保持時間也特別長,值得我們去研究。
我們認識到,為了通過競賽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遵循賽前降低總負荷的原則,及時調整量與強度的關系。(2)要合理安排運動員的膳食結構,補充營養。另外可采取按摩、泡澡、聽輕音樂等方式來及時恢復體能。(3)要把握好運動員的最佳競技狀態,在不影響運動員身體狀態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小強度訓練并刺激運動員的機體。(4)在比賽中教練員要根據平時運動員的心理活動表現,采取適當的措施,及時進行調整,以達到控制運動員的賽期情緒,好讓運動員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通過競賽能使運動員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各種比賽環境和條件下能使運動員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適應和鍛煉;能在各種條件下競賽,發揮出機體的潛在本能;能增加比賽經驗,提高技術、戰術。
參加各種比賽,不能要求運動員每賽必拼,要根據比賽的要求、運動員的機能水平、競技狀態高低來決定。一類重大比賽,教練員要求運動員把最佳狀態安排在此時,全力以赴創造最好的成績;二類比賽是通過比賽測驗來鍛煉運動員的比賽意識,通過此類比賽增加比賽經驗,達到教練員的要求和目的。原則上不論哪類比賽,都要讓運動員具有充沛的體能、良好的精神狀態去參加。不能讓運動員在體力不支或有傷病的情況下參加比賽。
競賽期里的一般身體訓練非常重要,它不但能幫助運動員消除通過競賽帶來的機體、心理上的疲勞,而且可以讓運動員整個機體處于最佳狀態。按雙峰期安排競賽的運動員,在第一高峰重大比賽后,安排一個具有準備期某些特點的訓練周期是必要的。
競賽期里的訓練負荷,一定要區別于準備期的訓練,要根據主攻項目的特點和需要來安排,不允許連續幾周大負荷訓練,要以競賽為主,大中小結合安排負荷。因為連續大負荷訓練后,會使獲得的高度專門化的條件和表現形式消失。
為了在重大比賽中賽出好成績,在重大比賽前一周,可以搞單項、雙項或小全能測驗賽。在測驗賽和重大比賽中間的一周里,應減少負荷訓練,但可以練習專項的項目速度,這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教練員要掌握每個運動員超量恢復的規律。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