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不僅關乎自身的職業發展,而且對教育內容、學生成長都有重要的影響。高素養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全面的能力、鮮明的個性以及熱愛、關心、信任學生的品質。教師若要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就必須堅定教育信念、不斷學習,在研究兒童的同時豐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從而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素養。
【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素養 個性品質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029-02
一 教師需具備全面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職業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需要長期不斷地深入人復雜的精神世界。他說:“我們是和生活中最復雜、最珍貴的無價之寶,也就是人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性格、意志、公民表現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決定于我們,決定于我們的能力、水平、工作藝術和智慧。”①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素養不僅影響教師的職業發展、教育內容的效果,同時也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首先,教師選擇何種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的藝術水平如何,既是教育素質的體現,也是教師自身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教師只有具備綜合素養才能形成全面品質,這種品質通過對善良、仁愛、真假與惡的態度會浸入兒童的整個精神生活。教師不斷提高素養,才能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愛、家長認可、國家信賴的優秀教師。其次,教育內容的教育價值要靠教師去發現和利用,如果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則會使教育內容失去其應有的教育價值而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應對要講的內容進行周密思考,準備直觀教具,挑選例題和作業題。②這說明教師需精心設計教育內容,使其以一種更加切合學生思維的方式在課堂中靈活展現,發揮教育內容的獨特魅力。此外,教育并非生產制造,教師的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是否能掌握學生發展的特殊性,并據此設計適宜的培養方案,影響學生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們的學生的身上,隱藏著天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和工程師、大田里和機床旁的創造性勞動能手的素質。這些天才的素質,只有在每一個學生遇到教師有這樣的‘活命水’來澆灌的時候,才能蓬勃生長,否則就會干枯和衰敗?!雹?/p>
二 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1.廣博的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教師,一個好的中學教師,應熱愛并精通它所教的那門學科,了解它的發展情況,關心本門科學正在探討的問題,對某門學科和某方面的知識具有獨特的興趣?!雹芩€說:“多年的經驗向我們證明,學校及學校所從事的一切活動賴以確立的基礎,就是每個教師的多樣化知識、豐富的智力生活、寬闊的眼界和在學識上的不斷提高?!雹菰谡莆罩R的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即思考教學內容及所傳授的知識與人類社會文化是什么樣的關系,它們能否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求知欲。
2.全面的能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知識只是教師素養的首要基礎,教師能力才是教學工作得以深入的前提,一個好教師能否引領學生走進教育真實場景,需要具備全面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關于教師能力方面的論述有很多,這里主要簡述三方面能力。
第一,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礎。在所有教育影響中,教師教學活動過程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與轉換,更是師生心靈交流的渠道。如果教師僅僅停留于教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學習,則遠不能達到好教師的標準,所以,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通過實踐、運用、體驗、反思的不斷循環過程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使教學內容、方法發生形式上的轉變,使其真正成為教師自己的東西。
第二,語言表達能力是教育的橋梁。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無論教師教哪門課,其首先應是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假如教師言語不清、語義不明則無法表達清楚教學內容的含義、知識的邏輯關系及其隱藏的寓意,當然也無法解決理解教學領導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甚至把教師語言比作演奏家的樂器與畫家的顏料,沒有樂器就沒有音樂,沒有顏料就沒有繪畫,沒有深入人心的動人言語就沒有教育。⑥
第三,創造力是教師走向卓越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如果沒有創造力,那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教師教育的對象是不斷變化、更新的獨特兒童群體,所以,教師在繁雜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活躍思維和熱愛創造的意愿。對知識創造性的運用、對教學活動創造性的安排、對突發事件創造性的解決等能力能激發學生對求知、關注、新奇及參與的愿望。在這里,他特別強調審美和音樂對教育工作創新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3.鮮明的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個性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尤其重要,他甚至指出學生的個性應靠教師的個性去影響、培養。他在這里所說的個性,即一個人全部精神素養的集中體現,主要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他對青年朋友的建議:“你的知識、你的求知渴望和閱讀愛好,就是你個性教育力量的強大源泉?!雹咴谶@里,他特別重視教育與教師個性的有機結合,他認為如果僅強調教育內容,而忽略教育者的個性影響,那么,這種教師便脫離了教育者的意義。他甚至肯定地說:“能力只能由能力培養,志向只能由志向培養,才能只能由才能培養?!雹嘤纱丝梢缘贸?,學生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個性培養和養成的。
4.熱愛、關心和信任學生的品質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的前言中寫道:“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答道:愛孩子?!雹嵛蚁脒@句話是源于他自己對學生真實的愛,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投身到教育事業并為其奮斗一生。也正是因為他堅持了這種信念,他才能在教學一線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諸多有世界影響力的教育著作。他深信,如果不具備“愛孩子”這一最起碼的條件或必備的品質,就根本不配成為一名教師。甚至可以肯定地說,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這里,他提出了愛的起點是對孩子的真摯關心和了解。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教師不了解孩子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根本不喜歡、不愛的緣故,而不愛孩子就根本不可能到達孩子的內心深處,給予他們有益的幫助,從而失去了獲得學生信任的機遇。
三 如何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
教育信念是教師提升全面素養的堅定基石。蘇霍姆林斯基在長期的教育工作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與教師有關的教育信條,這些信條構成了其教育理論基礎的核心思想。他的教育信念主要有:相信教育對兒童的巨大影響力;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與實施全面和諧教育的可能性;培養人的真正幸福觀;堅持創造多方面的教育背景使各種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等等。⑩對教師而言,信念是教師所有素養的核心。
終身學習是教師提升全面素養的根本保障。蘇霍姆林斯基曾向教師大聲疾呼:“讀書,讀書,再讀書!——這不僅是他對教師的一種鞭笞,同時也是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內在要求。他指出,教師能否不斷地補充、更新、完善、豐富、加深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學識,對教師來說是個致命的問題。假如教師對知識缺乏學習的愿望,其教學活動只不過是重復教材上的內容罷了,學生在沒有探索、思考氛圍的課堂上學習,求知的樂趣就會喪失殆盡。在知識快速更新的信息時代,終身學習是教師提升全面素養的根本保障。
研究兒童是教師提升全面素養的重要環節。教師進行教學的習慣方式通常是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大綱把整個教學活動串聯起來,這種方式雖然體現了一定的教育規律與方法,但是在教育活動中,教師面對的是各具特點的活生生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具體存在的。所以,不去了解、研究兒童,教育規律的運用和教學大綱的實施就沒有依據。因此,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要學習運用多種方法去了解兒童,能敏銳觀察學生在智力思考、生產勞動、游戲及課外休息時的各種表現特征,從而在此環節上發現教育的方法與智慧,不斷提升教育素養。
精神生活豐富是提升全面素養的概括性要求。中小學生在德、智、體等諸方面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與差異性,所以教師需要不斷豐富其精神生活,為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樹立榜樣。他認為教師的精神生活首先來源于多方面的興趣,教師只有廣泛的興趣才能有豐富精神生活,從而形成完滿人格。在興趣上,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集體的精神生活并不局限于教育上的興趣,其中首先就是對文學藝術和音樂的興趣?!薄?1所以,教師要讓自己的勞動和精神生活融為一體,這樣才可以使自身素養不斷提升,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關于教師素養的理論比較豐富,對教師也提出了諸多方面的要求,他提出的廣博知識、全面能力、崇高品質及精神生活追求等方面的素養內容及提升策略為在職教師培訓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對教師教育改革目標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注 釋
①③⑦蔡汀等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533、629、774
②○11蔡汀等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四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43、679
④⑧⑩王天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59、268、29
⑤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趙瑋等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47
⑥蔡汀等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22
⑨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唐其慈等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