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習已成為一種社會發展趨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進行交流。本文針對英語口語學習提出了一些見解,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關鍵詞】口語 發音 語法 心態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054-02
眾所周知,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據調查統計表明,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近4億。另外,世界上大約有20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共計約有8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差不多每五個人中有一個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語,英語的使用率已達到非常高的程度。
可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經濟和貿易往來不斷增加,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也在日益深化,作為交流工具的英語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于作為衡量英語學習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的口語就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和標準。因此,能與他人進行流暢的交流,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就成為眾多人士求學謀業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能之一。
然而,要學好口語有哪些問題會影響口語學習,令其裹足不前呢?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表明:要學好口語一定要掌握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一 發音
有不少人認為,英語只要能說出來就可以交流,就能發揮英語作為語言的交流功能。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因為發音不準確將直接導致聽者無法判斷你所說的詞或句子含義;如果只是個別詞發音不準也許會通過上下文來判斷詞義,但連續幾個詞都發音不準就很難判斷了。也許不少學過英語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自己說的英語中國人能聽明白,但英語國家的人卻不一定能聽明白。究其原因,是因為英語音標中存在著一些音,這些音對于多數中國人來講,聽清楚能區分是件很難的事,至于要說清楚那就更難了。反過來,對于英語國家的人來講,他們對于那些易混的音卻非常敏感,他們能準確區分那些音,聽的時候又格外注意那些區別。于是,必然會由于那些含混的發音而無法確定其詞義。如音標“w”“v”的發音,一個是圓唇音,一個是咬唇音,由于舌位、口型不對或不到位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所發出的音與正確發音有一定的差別,而很多人在說的時候并沒有注意到這些差別,因此發音會出現錯誤。對于這些錯誤發音很多人自己并不知道,那么在交流時會因為自己錯誤的發音,而不能向對方很好地傳達自己的意思,導致對方理解錯誤。
當然,音標中還有不少類似的情況,它需要學習者準確掌握,而不是應付了事。只有發音標準了,對方才能準確知道你要表達的那些詞匯的含義。
因此,我們在說英語的時候應盡量把握準確的音標,而不要太過于注重說的速度。誠然,速度是英語口語評判的角度,但不要為了速度而忽略了主要目的——交流。
二 詞匯
詞匯是一般英語學者都要考慮的一點,尤其是詞匯量的多少。如果以日常交流為出發點,那么,詞匯量的要求并不高,只需兩三千就夠用了。有人可能知道,美國著名的英語廣播節目“Special English”;然而,我們可能不知道這一節目所需要的詞匯量只有1500個左右;另外,在加拿大的一個村子里,整個村子居民所用的詞匯也不過2000個。當然如果你以某專業為出發點,那就不同了。因為專業英語的要求不是以日常交流為出發點的,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日常交流所需要的英語詞匯所指的是簡單常用的詞,而非復雜拗口的生僻詞。英語口語要想表達得清晰、準確,盡量要選擇那些日常人們都熟悉的詞和短語。學過古漢語的人都知道,每一個漢字都有好幾個甚至數十個含義,英語也是如此。英語詞匯中的每個詞也有許多意思,人們在學習英語之初也只知道其中一兩個詞義,其他許多意思都不曾學過。所以,增加詞匯量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多了解一下你日常熟悉的那些詞的其他意思。再者,英語詞匯含義的一個特點就是幾乎每個詞都有一個根意,也就是主要意思,而其他意思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就像河流有干流,也有支流,但河流的主方向是干流。另外,就是千萬別忽視英語短語的使用。英語短語也是如此,一般短語也不止一個意思,而是多個意思,所以,增加詞匯量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多了解短語的含義。
當然,你還可以自己造詞。外國人在說英語的過程中也有不少是造出來的,但這些詞不是胡編亂造,而是依據一定的構詞法造出來的。所以,如果你了解一些構詞法,依據這些構詞法,你也可現編現造。
三 語法
語法是學好口語的關鍵因素之一,并非完全因為它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很多人都無法處理好它與口語的關系。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語法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受這道障礙所限,即使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和簡單語法也不敢輕易開口,束手束腳,恐怕出現語法錯誤;有時即使是很簡單的句子也不敢用。其實,語法在日常口語中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重要。但它需要我們適當處理好它在口語中的位置,千萬不要用主觀的想象將自己困住。
讓我們看看周圍剛剛會說話的小孩子們,也許你就會從中有所領悟:難道他們懂語法嗎?難道他們也研究過語法嗎?但他們卻可以進行交流。因此,說英語與講漢語沒有差別,只需要說就可以了。
事實上,很多口語培訓機構在培訓過程中并不是讓你學很多語法,而是讓你敢于開口。
當然,語法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對我們來說,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它的表情達意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則和一些表達習慣。在我們了解了一些簡單的語法詞匯之后就可以試著說了,以后再邊學邊用,語法自然也會隨之提高。
四 俚語
有了一定英語知識的人有時依然會聽不明白外國人說的話,或經常鬧出一些笑話,為什么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俚語的問題。如:(1)You are a lucky dog.(2)You have an eye for something.(3)He drinks like a fish.(4)I’m still green at my job. 類似這樣的句子有很多,這些句子中的詞匯很簡單,語法也沒什么難度,但是如果你對俚語一無所知,那么就很可能在交流過程中發生一些笑話,讓對方哭笑不得。
英語俚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語言形式,所用的詞匯含義具有一定的限定,表達特殊的含義,往往不是我們日常學到的表層含義,同時也體現了特定的文化底蘊,因此,要想準確理解英語國家的人所說的話,除了學好常見詞匯和語法外,還要掌握一定的習俗文化、常見習語和一些特殊用語。總之,應專門對俚語進行一定的學習和掌握。
在當代日常英語口語中,俚語的使用率越來越高,這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趨勢,如果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不注意積累一些常用俚語,那么在日常交往中就會時常陷入尷尬的境地。
五 心態
我們在學習英語時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心態。事實上,心態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奧運賽場上有很多運動員在比賽時失利,原因常常跟自己的心態密不可分;平時練習時信心滿滿,但在賽場上由于心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發揮失常。說英語也是如此。
我們前面提過為什么小朋友在學語言時進步神速,其中一個原因就他們的心態特別好,而成人在說英語時往往會顧慮重重,結果直接導致自己束手束腳,不敢開口。常見的心態問題就是怕犯錯誤,一旦犯錯誤就覺得很沒面子。這種心態問題需要從主觀上有意識地去調整。
學好英語口語除了以上因素外,還需要我們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和他人交流,不斷地發現錯誤,并加以改正,只有這樣,口語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