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高校英語文化建設是實現英語隱性課程的方法之一,這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本文分別從加強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實施途徑與作用進行闡述,最后提出關于英語隱性課程的研究前景。
【關鍵詞】英語文化建設 英語隱性課程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071-02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杰克遜在《班級生活》中首次提出隱性課程這個概念,隨后,國內外對隱性教學的研究不斷擴大。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研究者開始關于隱性課程的研究。如今,隱性課程已成為課程理論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而且使課程研究產生了巨大的飛躍。隱性課程即指“潛在的課程”,亦稱非正式課程。因此,英語隱性課程不像顯性課程那樣有外顯的英語教學大綱、計劃、進度,所以它就相對潛隱而無形,滲透在學校環境、文化氛圍、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中,能間接、隱蔽地呈現并發揮作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英語教育的熏陶和引導。
一 文獻綜述
國內關于隱性課程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1)隱性課程與具體某個專業的學習進行有機結合,如英語、數學、物理等。(2)隱性課程與不同階段的學習者進行結合研究,如中學生、高職生、大學生等。(3)隱性課程與二語習得方面的理論進行結合研究,如提高學習者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等。唐發年指出,通過隱性課程這種寓教于無聲的潛隱方式容易消除對立、抗拒等心理障礙,減輕因學習壓力形成的焦慮、壓抑情緒,有利于升華英語學習者的情感品質。同時他還指出,隱性課程有利于形成個性化的英語自主學習策略。陳蕊指出,必須充分認識隱性英語課程的重要性,積極開發、建設、優化英語隱性課程,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4)在所有關于英語隱性課堂的研究中,有一例將隱性課程與具體的一門課程英語聽力結合起來。曾銳銘、夏竟成在文中分別闡述了隱性課程在聽力教學中的特點、必要性以及論述如何全面規劃聽力教學中的隱性課程。
二 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英語的隱性課程的載體可以從物質、制度、精神三種形態上來說明。物質形態的隱性課程是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如校園設施的建設、班級教室的布局等。制度形態的隱性課程指導學校的各種管理體制。精神形態的隱性課程是指校園中英語學習風氣、班級英語語言應用的氛圍、師生人際關系等。筆者認為精神形態的隱性課程是三種形態中較為關鍵的一種。然而,它同時也是比較難以把握掌控的一種,也就是說,通過一定的努力之后,由于學習者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具體實施過程的不同,其效果如何很難預料。因此,在具體實施隱性課程時,領導者對前兩項形態的評估效果很明顯,這會使實施精神形態的教師們有一種挫敗感。然而,假如精神形態層面有突飛猛進的進展后,學習者會從內心深處自發地進行有效學習。那么,前兩項形態的完成就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本文就從提高精神形態方面的一個層面——校園英語文化建設進行闡述。
三 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英語隱性課堂無處不在,除了課堂中的顯性教學之外,在課堂以及課堂之外都需要涉及隱性課堂教學,如課堂內安排學生進行背景知識的講解、課堂迷你英語劇的展示、課堂小型辯論賽的舉行、課外由外語系組織的大型英語演講比賽等都屬于隱性課堂。但是,僅僅這些不足以調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整個校園的英語學習者。除了英語專業學生之外,大學英語學習群體幾乎占據了整個校園。因此,應將這些隱性英語課程范圍進行擴大,力度進行提升。
1.英語廣播站的設立
作為大學校園文化,每天早上、下午的廣播站會給學生們進行一天的新聞播報工作。但是,英語廣播站在大部分大學校園還沒有實施。對于當前對大學生英語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不能再因為擔心除了英語專業的學生之外,其他學生很難接受英語播報新聞,而不進行英語廣播。相反,在英語雙學位專業的班級,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也不錯,同時,他們對英語學習的那種渴望并不比英語專業的學生少。因此,在校園進行英語新聞播報很有必要,并且會很受歡迎。同時,英語廣播站廣播員的選取也是一項比賽,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均可報名參加。這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分支之一。
2.英語歌曲大賽的舉辦
每年舉行的歌曲大賽總是人才輩出。在比賽現場也有參賽選手選擇英語歌曲,但是大部分還是傾向漢語歌曲。英語歌曲的練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習者對連讀、弱讀、吞讀等語音現象的學習,可以提高他們的英語發音標準度。因此英語歌曲大賽的舉辦,可以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英語的學習中去,也提高了英語學習的熱情。
3.英語小記者活動
提前一周在英語廣播站宣布下周小記者采訪內容。被選中的小記者和他的團隊一起在校園課外活動期間,隨機采訪上周所公布的采訪內容。這樣的隨機性可以促使校園中的每個學生需要認真準備這些問題,以免被采訪到后出現尷尬局面。這種形式可以將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擴大范圍,調動全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4.班級英語墻報
這種形式在中學階段經常見到。如今,這種最傳統的每周出黑板報的習慣慢慢消失了,這種形式是提高精神形態最方便、最簡潔的形式之一。輔導員在每周開班會時,帶領大家進行評比劃分,將其列入學生的量化分中,從而可以激勵學生提高班級英語墻報的質量。
5.英語微電影大賽
英語微電影具有各種技能集合于一體的特點,它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如微電影的拍攝、演員的選取、情節的安排、臺詞的編輯、后期的制作等。鑒于要求比較復雜,因此大部分學校沒有進行此項活動。筆者所在學校的外國語學校在上學期圓滿舉辦了第一屆英語微電影比賽。學生自己選取成員、分工、選擇劇本排演等一系列工作,時間要求在半個月內完成。學生上交的成品超出了老師的想象,無論是選材還是情節構思、電影清晰度等都做得很好。然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校園網站上,從網上投票得分、教師評委打分兩個方面進行打分。最后還進行第一屆微電影頒獎儀式。這些活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些學生覺得對這次沒有參加比才表示很遺憾,有些學生覺得自己這次表現得一般,爭取下次表現得更好。總之,這次活動在僅有一個月的時間內圓滿完成,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校園英語文化建設的作用
1.學習者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對于教師提出的有待解決的問題,或布置的作業,如下節課背景知識的準備等,學生課后會自覺地進行小組分工,用查閱書籍或網絡資源等方式進行準備,從而提高學習者學習英語的自發性和主動性。
2.學習者改善了師生關系
很多情況下的隱性課程是在通過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中來實現的。因此,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會與老師進行溝通,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樣也有利于老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有助于自己在備課過程中將本班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機結合。
3.學習者提高了思辨能力
比如在英語小記者活動環節,一般情況下,小記者提出的問題都是開放性的,這樣被采訪者都會從自己不同的角度來回答這些問題,這就避免了人云亦云的現象出現。
4.學習者增強了交叉學科的知識積累
以微電影制作來說,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有些專業技術,如加載字幕、電影拍攝等。學習者在參與這些制作的過程中可以短時間內學會這些內容,從而很自如地進行應用,這樣在增加校園英語文化的同時也收獲了其他學科的知識。
五 結束語
加強高校英語文化建設是實現英語隱性課程的方法之一,這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英語文化活動,既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生的英語知識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又有利于實現與英語教學主渠道的協調與配合。
鑒于以往的研究,筆者提出英語隱性課程研究中以后需要關注的問題:(1)高校英語教學隱性課程評價機制的確立。如如何體現學習者英語學習興趣是否提高、英語文化體系是否得以完善、英語學習成績是否提高等;(2)將定量研究引用到英語隱性課程中來,以此增強研究的說服力。
參考文獻
[1]曾銳銘、夏竟成.英語聽力隱性課程芻議[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114~117
[2]陳蕊.隱性課程對消除高職美術類學生厭學英語心理的影響[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100~101
[3]唐發年.隱性課程:升華大學生英語學習情感的新途徑[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117~121
[4]唐發年.隱性課程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的作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10~112
[5]徐潔.超越語言與文字——淺談英語教學中的隱性課程[J].讀與寫雜志,2010(3):46、68
[6]趙越清.我國高校校園英語文化建設[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70~7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