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最重要的資源。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擁有了人才,什么事情都好辦。因此,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以下啟發(fā):
一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存之本,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對于一個學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對于一名教師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壇就必須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西藏大部分地區(qū)的教育教學方面還普遍存在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法,所謂傳統(tǒng)式教學方法,是指老師在課堂授課時,以講為主,老師起主導作用,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老師單獨點擊二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總是分開來坐,獨自學習,聽老師的講述。課堂的規(guī)則和座位的限制導致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限制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而“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學生以學為主,老師以各種方式,通過小組活動,多樣化的提問方式進行講授,很多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活躍起來,能同時互相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能夠優(yōu)生和差生互動,共同進步。老師多方式的提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能消除教師在黑板和講桌前徘徊的舉動,教師可以自由地在教室里走動,可以隨時對個人或每一個小組進行指點,能在一堂課內了解更多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學生一起學習和交流,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樣的方式可讓全班學生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優(yōu)生和差生共同討論問題的機會。全班學生合作,輪流發(fā)言,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
二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備課是教師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的內容有教材、學生、自身經(jīng)驗等方面。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一節(jié)課備得如何?直接決定了一堂課的教學質量,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失敗,備好了每一節(jié)課,老師就能輕松地完成這節(jié)課的任務,學生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備課的過程中,應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備好教具、備好學生。
第一,老師要看透一節(jié)課里所教教材的內容,如這節(jié)課要教什么?能否把一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掌握?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每節(jié)課結束后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這些是備教材的關鍵。
第二,教師在上課前要針對教材準備好直觀教具和學具。教具能使學生提高思維能力,面對直觀教具,學生容易掌握一堂課的知識。老師在面對所教的內容時,如何運用這一節(jié)的教具顯得尤為重要,是用游戲性的方式,還是用小組活動形式,一切要從實際教學效果出發(fā),這樣才能發(fā)揮教具、學具的作用,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第三,在備好教材、教具的同時,也要備好學生。我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有知識的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是從兒童開始的,兒童的一字一句是要通過教師和長輩來傳授的,所以,我們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有一個笑話說:20世紀80年代,省城里有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到鄉(xiāng)下去支教,上課的第一天就對他教的二年級學生提問說:三輛轎車加四輛轎車等于多少?三、四分鐘后,老師又問“等于多少”,還是沒有同學回答,下課后,他就向校長說:“這里的農村孩子太笨了……”校長說:“沒這么嚴重吧!那你跟我去看看”。到了教室,校長提問說:“同學們,請問三頭牛加四頭牛等于多少?”同學們異口同聲說:“等于七”,那個省城來的數(shù)學特級教師頓時啞口無言,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這說明了什么?我想,假如將校長的問題拿到省城去問,省城學生也不一定能回答出來,這叫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這是備好學生之關鍵所在。
三 善于提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提出合適的問題,善于揣摩學生難于領會的問題,把握文章的主旨、脈絡和作者的用心,抓住關鍵之處,要言不繁,相機誘導。好的提問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學會、領會教學內容,檢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少不了“提問”這一過程,多提問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著推動作用。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回答,但老師千萬不要以評判的方式或不滿的態(tài)度來評定學生,不要出現(xiàn)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等,要以鼓勵的態(tài)度來接受學生做出的所有回答,免得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對于這些學生多給出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讓他們獨立思考或以同伴一起討論的方式來回答問題,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全班性的討論。
問題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問題就是個體在滿足需要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中,由于主客觀要素的缺損和障礙,而使活動中斷時所產生的一種需要。教學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可以一下子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奔騰向前,有所發(fā)現(xiàn)和領悟,可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智慧。”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其各種思維能力,這就是教學中提問的作用。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