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推行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新課程標準目標的實現。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凸顯有效性,是每一個高中歷史教師應積極思考的問題。本文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際出發,提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13-01
新課程標準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已不能仍停留在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上,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生視野的開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彰顯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課堂有效性呢?
一 明確教學目標,促進主動學習
歷史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正確認識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哲理和精神,關注點在于學生的人格發展、智力發展、能力發展和生活素質的提高。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教學的目的和重要意義,并在每一個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以便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歷史教學中去,認真體悟歷史學科中的知識內容。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制訂好每一個學年的目標、每一個單元的目標以及每一個課時的目標,正確把握各個目標之間的關系,并將目標明確告知學生。
二 合理組織教材,拓展學習資源
作為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來組織教學材料,明確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與目標的切合性。在組織教材內容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教學內容在學習目標實現中的地位和價值、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并力求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教學內容情境化和生活化。此外,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積極拓展教材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讓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得以有效實現。
三 有效課堂提問,打造互動平臺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決定教學能否達到有效性的關鍵點。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采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新課程標準對高中歷史課堂的要求,而有效提問則是實現這一目的屢試不爽的有效方法。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和關注點,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拓展思維,實現問題的解決。一方面,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課堂提問和諧氛圍的營造,讓學生愿意、敢于主動回答問題。另一方面,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智慧引導,如采用引導式提問、反問式提問、開放式提問、一問一答等方式,并通過獎勵、鼓勵、贊揚等途徑,讓學生在思考與回答中感受到教師的人文情懷,體驗到學習和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四 營造和諧氛圍,凸顯學生主體
歷史課堂應充滿活躍的氣氛,老師合理給學生在課堂中定位,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活動的有效落實是學生今后全方位發展的基礎,現行的教育模式要讓學生變得更好,就應讓學生多活動,而且是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活動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五 注重能力培養,促進全面提升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獨立思考和交流,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確定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對每一階段進行自我總結,可以讓學生學到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歷史課堂中可以采用分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對某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形成觀點和認識。如學習鴉片戰爭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立足于教學內容,在結合當前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的時事材料的基礎上,分析鴉片戰爭的啟示,得出“弱國無外交”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真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羅小春.關于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2(23)
[2]汪朝祥.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東盟博覽,2011(7)
[3]張穎斌.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0(15)
[4]梅花.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考試周刊,2011(52)
[5]景生進.關于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兩點建議[J].考試周刊,2009(5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