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注重政治基礎知識的記憶,整個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們對政治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根本出發點,開展拓展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拓展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課堂教育實效性的幾種拓展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學拓展 初中政治 意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16-01
素質教育的提出對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改革方向的成功確立起到了關鍵的指導意義。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外開放的日益頻繁、新媒體的產生使得我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這些新鮮事物的存在是一種誘惑,同時也是道德價值觀形成中面臨的挑戰。因此,新時期的政治教學不應只將眼光局限于知識的教學,而更應轉換教學思維,進行以身邊的實例和經驗為主要題材的教學拓展,重點強調現實生活中政治觀點的運用。
一 教學拓展對初中政治教學的必要性
1.教學內容完善的需求
由于受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影響,我國教育教學往往側重于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并通過政治成績的考核進行政治學習實效的評判。這種一紙試卷的測評模式往往缺失了政治學習的公平性,且忽略了政治教學的真實成果。此外,由于課程改革的施行,政治課本常常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但有些教師為了節省備課時間,常常利用原有的教材進行知識的講解,這些狀況的存在背離了我國政治教學的初衷。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政治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的密切聯系,要突破課本本身的局限性,進行內容的不斷拓展,讓課堂教學真正走進社會,與現實生活進行完美融合。
2.政治教學目標的必然要求
教師教學的核心在于教學目標的科學設定。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教學活動的進行,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性格及情感方面的綜合把握。新課標要求政治教學的知識積累必須轉化為學生自身行為的變化才能發揮其本質作用。這些變化主要包括學生拓展性思維的形成、獨立自主能力的提升、價值觀的轉變及情感的認知。因此,只有努力拓展政治教學內容,建立相對完善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發揮初中政治教學在學生成長中的引導功能。
二 增強課堂教育實效的幾種拓展教學方法
1.政治教學思維的生活化拓展
學生政治學習思維的拓展在于教師教學方法與技巧的正確實施。首先,在課堂教學前要做到備課內容的創新與完善,結合社會近期發生的實際案例及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進行課堂懸念的設定,以疑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維,使其從中認識到問題所在,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出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課堂知識的學習,并解答課堂之初學生的疑問。其次,在科學技術日漸成熟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滲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廣泛適用性,改變原有課堂教學的死板與教條,采用動態有質感的畫面或動作進行教學的開展。這樣,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能完全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完成整堂課的學習。此外,在課后的政治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與拓展。
2.加強知識的系統化教學
通過某種方式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與歸納,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新的知識內容,創新知識架構的建立,真正實現知識指導實踐的作用。因此,不斷進行政治基礎知識的教學,并將其內在聯系構建出一定的知識網絡,進行思維的橫向訓練與拓展,那么在遇到問題時就可以隨手拈來,利用已學知識分析事物發生的因果關系,以達到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
3.廣泛開展社會實踐
政治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學生情感認知的培養,使其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為了從更廣泛的意義上驗證政治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暑假或寒假開展社會實踐。此外,讓學生們走出課堂教學進入社會大集體,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起來進行社會幫扶,也是對學生們品格的塑造及一次真正的體驗教學。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的教學關系到學生品格的形成,同時也是影響社會主義道德價值體系形成的關鍵因素。因此,政治的學習必須做到與生活實踐的融合才能凸顯出其特有的魅力。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要變革原有的教學方法,拓展新的教學模式,注重政治教學思維的生活化拓展,加強知識的系統化教學,并通過社會實踐的廣泛開展,切實保障政治教學成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樊秋瑩.走出教化誤區 拓展三大視域——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新思路[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0(6):104~105
[2]崔永奇.聚焦新課堂 拓展新思路——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政治教學案例課題實驗研究[J].學理論,2010(16):255~25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