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改的深入,英語閱讀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考生能否在英語測試中得高分,該題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從事初三英語教育工作多年,現談談該題型的解法,以期對考生考試有所啟迪。
一 學生快速閱讀知其大意
快速閱讀英語讀物一般應有趣耐讀、淺顯易懂,以便在理解的基礎上盡快閱讀全文,平時我們采用教育部推薦的新課標英文讀物進行系列訓練。要求學生不能逐詞地讀,要擴大視距,至少以詞組意群為單位進行閱讀。不要求詞詞都懂,培養學生注重主要內容和情節,不理解生詞,也能抓住故事大意的習慣。所以在不影響理解主要內容的情況下,學生遇到生詞時,不必馬上去查詞典,而要依據對上下文關聯的感覺,構成知識猜悟詞義,有時全文讀完了,有關生詞就懂了。讓學生看得快、看得多。一不要心譯,二不要進行語法分析。善于快速而正確地攝取重要內容,這就是我們應當對學生培養的閱讀方法。
二 教師析疑通曉全文
一篇文章不可能句句都有疑問,疑只疑在個別句子上。句子也不會詞詞都難,難只難在幾個詞或詞組上。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抓住這些疑問難詞,作簡明扼要的講解,讓學生明其真義。接著教師通過畫草圖,列表歸納文章內容,或看文章內容進行串句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
三 局部過細學習,吸收有益成分
對于一些使用頻率高、搭配能力強的詞,特別是那些有別于漢語,而中國學生不易理解,更不易靈活運用的則要潛心學習,在學習中要求學生聯想學過的相同、相似或相反的詞,進行對比分析,然后收入已組成的相連貫的知識結構中,使新舊知識有其自然的順序聯系,以利于識記。然后選擇文筆好的段落進行背誦,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當然一次選學或識記的材料不要重復,也不要急于求成。在大量閱讀之后,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用簡單的語言、通過口與筆頭自由表述所讀文章的大意。在教學中學英語中,以聽說能力培養為主,讀寫能力為輔。聽力是接受和理解口頭信息的交際能力,是將有聲語言通過媒介傳輸到人的大腦的認識過程。說的能力是人們運用英語口頭表達思想和傳遞思想的能力。這種口頭能力是建立在聽力的基礎上的,只有聽力得到提高,口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近幾年來中招試題中的閱讀理解題,通常是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一,事實詢問。這種題是以what、who、which、when、where、how、why等詞引導特殊疑問句,就文中某詞語、某一個句子、某一段落或某一具體細節和事實進行提問,要求考生回答。
第二,推理判斷題。這種試題要求考生用表面文字信息去推測文章隱含的意思,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情節發展,以及作者的態度、意圖等作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和判斷。
第三,數據推斷題。這種試題要求考生通過文章提供的數據與文中其他信息的關系作出簡單的計算和推斷,解題的關鍵不在于數據與計算本身,而在于數據之間或數據與文中其他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
第四,識圖解意題。在中招閱讀理解文章的題目中,常常可以看到插圖、圖解或地圖。這種形象化地表現信息的形式,有的只起輔助作用,由此降低試題的難度;直接代替文字,是短文或題目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第五,主旨大意題。用以檢查考生對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的領會與理解是否正確。該題型又分為兩類,一類為主題問題,即文章的基本內容;另一類為標題問題,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選擇一個合適的標題。
四 閱讀理解的解題步驟與技巧
1.瀏覽思考題,明確考查重點
通常我們做閱讀理解題時,把文章讀一遍,接著按題目要求去做,這樣效果不夠顯著。筆者從多年的教學中總結出,應先看問題。這樣帶著問題去閱讀,你會做到心中有數,如以“where”開頭的問題,只要查找地點方面的內容,這樣了解了每個思考題的考查范圍,實際上就明確了通篇閱讀材料的考查范圍。短文中有些內容與后面的問題無關,可以跳過這些地方,這樣就縮小了閱讀范圍,便于捕捉關鍵信息。
2.復讀閱讀材料,初選試題答案
對于整篇材料而言,復讀是一種跳讀,其目的是按照思考題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從閱讀材料中迅速找到所需的關鍵信息;對于具體的文字來說,復讀又是精讀,為每個思考題找到準確的答案,以達到理解全篇的根本目的。
3.理解思考題,確定答案
初選答案后,應仔細對照文中的有關信息,核對答案。在做正誤題時,要認真核對有關人物、時間和起因,只有當題中各個因素都與文章內容相符時,才能確定該題是否正確。在檢查選擇題的答案時,要注意用全文的主要思想統帥各道題的答案,不要出現自相矛盾或與常規相違的答案。一般來說,試題的先后次序與短文敘述的情節先后是一致的,回答題目應按試題的次序逐個去做。答題原則應是先易后難,留下難題個別對待。
總之,以上幾方面都有利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幾年的探究與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