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困難學生。學困生的轉化是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老大難”問題。
一 農村小學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我所任教的黃塍中心小學是寶應縣一所農村小學,英語是我校的薄弱學科。平均每個班級有20%~25%的學生無法適應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他們英語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弱,一上英語課心情就煩躁,不想聽課,有些放棄英語學習,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
二 農村小學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學校因素
很多老師有著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在教學中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當眾批評學生,甚至辱罵學生,不經意間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導致一些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喜歡上英語課,甚至有些學生上課搗亂,影響其他學生聽課。這是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2.家庭因素
農村學生的家長大多數只有小學、初中文化水平,他們的生活質量普遍較差,每天考慮的是生活,忙于賺錢而顧不上孩子的學習,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或寄住在親戚家里,成為“留守兒童”,學生在家里不做英語作業、不聽英語磁帶,也沒人過問。對孩子放任的結果就是,孩子沒有動力和自制力去學習。而有的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成績”,孩子考試不理想,棍棒相加,以為用這種方式孩子就會認真學習。殊不知,孩子逆反心理很強,他用不想學習和滿不在乎來“回敬”家長。這是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又一原因。
3.自身因素
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低下。因為“不會學習”而導致其“不愛學和不愿學”,成了學困生。學困生存在的主要不良學習方法:單詞、詞組死記硬背;缺少預習,未能及時復習;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不善于歸納和總結;回避困難,抄襲作業。不良習慣是產生后進生的一個主要因素。
三 轉化農村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對策
1.建立檔案,排查原因
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是因人而異的,以一種模式去教育不同的學困生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出各自不同的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輔導。所以,每當接新班時,我首先從原班主任、科任老師或與新接學生進行個別交談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學生的情況。然后結合自己任教后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分門別類建立起詳細的學困生檔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轉化計劃與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對單親家庭的學困生,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的生活,使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愛。對性格內向的學困生,應當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多與他人交往,增強自信。
2.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每個人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背誦課文,優秀生要求流利地背誦全文,中等生只要背過就可以了,而學困生只背一些重點段落或句子也可以,讓他們都可以達到目標。設計課堂提問時,分易、中、難三個層次,這樣,就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只要努力都可以有成功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減少兩極分化,培養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3.加強學法指導
要避免“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要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精心設計小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授語法時,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無味的語法變為津津有味的東西;在課堂上可根據教學內容實施情境教學,使英語教學生活化,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4.改進評價方法,激發學習動機
自尊心是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克服缺點的內部動力之一,而學困生大多數都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因此,每當學生取得點滴的進步,都要記錄在檔案上,并對他們的閃光點大加表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5.嚴格要求,持之以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經過嚴格要求長期訓練的。作為一名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后,就嚴抓到底。發現學生的不良習慣時,就要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嚴格要求,絲毫不能放松。
6.贏得家長支持,合力做好家庭教育
要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作用,常常通過家訪、電話聯系等方式,傳達其子女最近在校的學習情況并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家長重視、關心子女的學習,并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同時希望家長與老師共同督促、引導,使學困生擺脫困境,提高學習成績。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