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它是對數學事實與數學理論(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方法等)的本質認識,將先進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教學策略中,能在更大程度上帶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研究現狀 教學 思想方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40-01
數學思想比其他思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理論和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基本的數學思想包括:符號與變元表示的思想、公理化與結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對立統一思想等。而數學方法指的是以數學為工具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用數學語言表達事物的狀態、關系和過程,經過推理、運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思想、方法與知識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術手段,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一 引入數學史,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文化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數學知識本身,還擁有悠久的歷史。數學史包括很多內容,如一個數學符號的歷史,或是講述一個數學問題是經過怎樣的艱難得以解決的,這些數學史的內容都可以引入到課堂上,不僅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和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向同學們講述歷史上的各種記數法,可以使學生知道十進制記數法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初中教材中的關于“負數的歷史”以及“無理數的歷史”等都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數學史信息,能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在探究性學習中滲透數學思想
教師在提問時,應選擇學生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提問,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待問題得到解決后,學生就會有很大的滿足感,能鼓勵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有疑之處一般有兩種情況:(1)學生知道的疑點,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后將問題慢慢地解決;(2)學生沒有察覺的疑點,這時教師可借助實驗或演示等方法設置疑點。這些問題一經提出,學生就會特別留心,會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數學原理和自然科學中,很多定律和原理的內容都與學生日常觀察的一些內容存在沖突,如果能借助這些知識設置疑點,然后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不論是對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提高,還是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在合作學習理念中滲透數學思想
教學方法涵蓋教和學兩方面內容。認知活動策略、情感活動策略以及技能活動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三種策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性格特點、學習規律,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而不能僅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就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并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實現教和學的統一。如在講授《平面幾何》時,要學會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并將學過的知識和概念進行總結。如何利用學生身邊的現象引出幾何構造圖形,這些都必須和學生的生活中的實際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學生通過合作性的討論,從而使幾何圖形變得更加具體化,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教師要實現高效課堂的目的,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認真研究教學的重難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釋疑和加深印象。因此,教師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應給學生提供語言鍛煉的機會,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就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高效課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樂學、會學、創學的特點,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變成了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者。由此可見,高效課堂和小組合作教學是相融和相通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將自己的課堂活躍起來。教師應鼓勵學生經常動腦思考問題,使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自我水平,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間的合作性,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
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必須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就教學形式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以及互動式教學法等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黃燕玲.《中學數學方法論》教學實踐方法探討[J].河池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
[2]臧雷.試析數學思想的含義及基本特征[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1998(5)
[3]江興代.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初探[J].中學數學教學,1994(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