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律可循,又有靈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預測性。作為新課程實踐者,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領會新課程理念,以真誠的態度尊重生成性資源;及時捕捉教學中一閃而過的生成性資源,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做人;同時要以充分的預設,拓展生成的空間,從而激活學生主體的道德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找到預設與生成的平衡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要措施,也是使課堂彰顯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有效預設 精彩生成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42-01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本身就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有著一些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學生能否充分地在體驗和感受中,在探索和交流中獲得學習的快樂,老師對教學動態生成的“駕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預設的課堂也許是有秩序的課堂,但會缺乏靈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
一 預設——生成的基礎
教師在傳統教學中,課前總要千方百計地備好課,設計精彩的環節,甚至查閱很多的資料,這正是我們所說的預設。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教學實踐活動。只有充分的“預設”才能靈活捕捉、調控“生成”。新課標指導下的備課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新課標指引下的預設應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預設,人性化的預設,同時更應是一種富有彈性的預設。進行這種預設時,教師必須要充分關注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的對象——文本,并給自己預留一個可以自由支配的彈性空間,讓自己能很有把握地接受并靈活進行課堂生成。
1.預設學情變化
每個人的知識經驗、課前準備的程度等皆不相同,以探究活動為核心的高中教學過程,必須從學生的角度來預設教學。也就是說,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經驗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了解他們認識的局限性。對學生的經驗、能力、習慣等的充分預設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應予以充分重視。教師在預設時了解學生,然后預測可能發生的一些課堂變化,并思考其對策,存儲在自己的彈性預設空間內。
2.預設質疑問難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做到不唯書,不唯師,敢就教材的“疑惑處”“模糊處”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些意外問題的出現,使生成的教學資源更具偶然性,讓我們一時難以駕馭。所以,教師備課時應對易引起學生質疑的地方進行深入預設。如學習水沸騰時,學生會在實驗中遇到各種情況。通過實驗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掌握、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利于激發思維的火花,將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重新建構,形成新框架。
3.預設創新空間
新課標倡導“物理生活化”的教學觀,認為物理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等同,要求教師拓展物理學習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交叉、滲透與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物理素養。如在八年級物理上冊引言教學活動中,“假如往水杯中加回形針,能加多少個?”提出該問題后,學生思維活躍,積極作出猜想,于是在實驗過程中再創設實驗問題:水面凸起后為什么水沒有流出來,這與下雨天葉子上的雨滴為什么總是圓的是否有聯系?通過發散性問題的提出,從而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 生成——預設的精彩
1.坦對“疑”“異”
在課堂上教師常常會遇到學生質疑問難,如在講神舟九號專題時,我設置了這樣幾道題:(1)火箭發射時,為什么都是豎直發射而不是水平發射?(2)發射出去的火箭,一段豎直上升后轉彎入軌,為什么多數都向東方向?在分析的過程中有學生突然提問:神舟飛船有的在晚上發射、有的在白天發射,它們對時間有要求嗎?這一問題使全班學生疑惑地注視著我。我略作停頓、思考、回顧自身的一些知識,整理“節外生枝”的講解思路。
2.直面意外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突發一些事件,不但偏離了教學預設,甚至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我們無法回避,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還可能傷害學生的感情、降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換個視角,認為這是教學生涯中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經歷,是課堂動態生成的教育教學資源,坦然處之,一定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3.善待錯誤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頭腦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信息,這正暴露了學生的真實思維,反映出學生建構新知識時的障礙。優秀的教師善于從學生的錯誤中發現合理的因素,把學生從錯誤引向正確,或將錯就錯,將錯誤暴露無遺,使學生自己發現產生錯誤的原因,從而牢固構建知識體系。
新課標要求我們預設應著眼于生成,生成指導預設。預設與生成的互動才能使課堂教學在對傳統精華的繼承中實現新的超越,才能使教學中師生的智慧像生命之樹的枝葉一樣交相輝映,才能使課堂彰顯生命的活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