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培養學生的需要,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對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進行了探討,以期為當前的中學數學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數學教學 創新思維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45-01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講課從頭至尾,而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和發言的機會。學生養成了懶惰和依賴教師的習慣,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嘗試改進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一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不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只是“滿堂灌”,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差,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所以,應當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不能對學生的表現只看結果,不看緣由盲目地進行批評,要傾聽學生的教學需求。教師不能僅在教學中維護自身的權威,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感受和對課程學習內容的反饋。教師在數學課程的教授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數學課程基本知識的講解及公式、定理的總結,更需要鼓勵學生提問和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生通過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成為學生真正的知識,他們能通過思考進行創新,當看到新問題時就能從容地進行分析和解決。
二 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設置,利用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對問題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使學生通過已掌握的數學知識,經過充分的思考和教師的引導能解決問題,這樣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設置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進行指導,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自我的探索中得到答案,便會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
三 注重采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各種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或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播、啟發。這一教學策略的使用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不斷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如在學習不等式的性質時,可以首先對學生提出疑問,對不等式有哪些了解,讓學生各抒己見。對學生們提出的知識點進行板書,并進一步提出疑問:能不能總結出銳角函數的定義和性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點播和啟發,讓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在學生得不出答案時,概括出銳角函數的定義和性質,然后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
四 鼓勵學生積極的提問和質疑
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必須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斷地提出疑問和質疑,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教學策略。教材是學生直接獲取知識的工具,對教材內容的學習,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點,在數學課堂中,可以向老師提出,或以班級討論的形式對疑問進行探討,使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交流中。
五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要建設寬松良好的學習環境,還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克服課堂上老師是主導的現象,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敢于指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差錯。教師應當與學生交朋友,傾聽他們內心對教學和學習的想法,從而對癥下藥,改進教學策略。教師要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學生之間可以多向交流,取長補短,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六 結束語
總之,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的教學理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出合格的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建飛.談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黃山學院學報,2003(2)
[2]成紅艷.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
[3]楊漢勇.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