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仍把信息技術當成副科,信息技術課往往成為學生的自習課,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現象,本文從巧妙導入、創設情境、精講多練以及整合其他學科四方面來談如何優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57-01
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信息技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信息技術的教學已不再是簡單的學科教學,而是整合其他學科,加強實踐活動的教學,從而強化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其他科目的技能。據調查顯示,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那么,我們應怎樣優化信息技術課堂呢?
一 巧妙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不斷探求知識的動力,巧妙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和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其內容也豐富有趣。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 創設合作情境,營造課堂氣氛
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自由、開放的場所。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能有效保持課堂良好的紀律,還可以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熱情。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用法時,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自己選擇主題,合作完成一組幻燈片,然后派代表給大家講解演示。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負責找圖片,有的負責寫文字,還有的負責設置動畫效果……二十分鐘后,每個小組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從學生的完成程度來看,大家都基本掌握了幻燈片的制作方法。有個小組做的是“魅力校園”,他們把學校的照片插入到幻燈片中,有學校的風景,還有課間同學們做游戲的場景,配上校訓和校歌,幻燈片頓時變得豐富多彩,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創造力。創設合作的情境,可以有效增強學生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 精講多練,提高自學能力
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堂上,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被動地聽,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應摒棄“紙上談兵”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看得懂、易理解的內容要少講,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則應有針對性地講解,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攻克難題,掌握學習要領。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多動手,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操作,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如在教學“認識Excel”時,因為學生已掌握了畫圖程序、Word的啟動方法,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Excel的啟動方法。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Excel窗口與Word窗口的不同之處,然后給學生介紹單元格、行號、列號以及名稱欄、編號欄、工作表標簽等內容,并著重講解多張工作表的工作簿這部分知識,讓學生掌握單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三者的關系。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機實踐,按住Ctrl鍵,再按四個方向鍵,快速到達工作表的各個邊界。讓學生牢固掌握到工作表各個邊界的方法,并能找出工作表的行數以及列數。精講多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能突出教學重點,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四 學科整合,優化教學效果
把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整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篩選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科整合,不只是不同學科知識的羅列,而是要在學科之間建立起聯系,促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素材和知識。現代教學系統中,把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整合的主要手段是多媒體教學,這就意味著,無論是現代教學還是未來教學,信息技術是教學的基礎,也是教學的關鍵手段。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整合的活動中去,讓學生掌握并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其他學科的方法。如在教學時,我會結合學生的英語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詞匯訓練。把英語課本中的單詞錄入電腦中,單詞不是完整的,需要補充完整。我還會從學生的英語課本中抽取幾句話,讓學生進行英譯漢的比賽,看誰能翻譯得又快又好。比賽的過程即是學生鞏固英語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進行打字訓練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同時提高學生篩選信息、傳輸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仔細研讀大綱要求,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優質資源,巧妙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精講多練,突出教學重難點;整合其他學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優化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