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一班之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的影響之大無需贅言。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進行了談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 以德服人
為了更有效地開展班級工作,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我首先確定了一個基本原則:“以德服人”,并在此基礎上著力打造“四個一”。
1.在學生中確立一種思想
管理學生是班主任的職責所在,越嚴格越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并不是為了折騰學生而事無巨細,無論是衛生習慣還是說話的口氣等一切與學生有關的事情,都會向他們提出要求。所以我在班上公開聲明:“你們也許會覺得班主任很煩,甚至會覺得班主任是你們的敵人,但是沒有辦法,為了你們的健康成長,我不得不向你們提出各種要求,這些要求從短期來看束縛了你們。不管怎樣我都會將這種要求進行到底。”
2.在學生中形成一種感覺
班主任所做的一切都發自內心的關愛。我在班上經常利用午休上課前和晚自習的一點時間進行全班交流。有學生提出懷疑,認為班主任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獎金。我告訴他們:“我的未來,就是教育和保護好祖國的未來。而未來,就是你們!”并且,通過耐心的講解,讓他們深深感受到,老師所做的一切并無所圖,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早日成材。正因為我將這種關愛傾注于每一個學生,無論成績的好壞使他們相信老師所做的一切是真的為他們好。在最近的網上問卷調查中,沒有一個學生對我選擇“不滿意”。他們能理解老師的一片真心,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3.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
作為一名班主任,自己本身年齡不大,學生又都是“90后”、“00后”,而他們的家長又是“70后”、“60后”,在接受各種理念方面,我擔當起聯系他們的橋梁。經常有學生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但老師卻是理解他們的。正是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但需注意:應保持好師生之間的恰當距離。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公正、公平的,對于犯錯誤的學生不包庇,對于沒有犯錯誤、成績好的學生會及時給予表揚。班上有一位學生的家長發來的短信讓我很有成就感,他這樣寫道:“真是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們家孩子通過您昨天和她談話之后,習慣好多了,平時我提的要求她都不聽還頂嘴,但是今天一回家就能按時作息。”
4.擁有一種意識
凡事講理,但是學生沒有任何借口。我每次批評一個學生,都保證是站在為他好的立場上,考慮他的感受,換位思考,然后由他自己談錯在何處。還記得第一次周末放完假后的晚自習,一位學生遲到了,我問他為什么,他的理由是堵車。我嚴肅地告訴他:“不要找借口。堵車的問題我早就提醒過了,為什么你就不能早點出發呢?別人不是沒有遲到嗎?”說完我讓他寫了保證,從他的保證中我看得出他還是接受我的觀點的。果然,這位學生再也沒有晚自習遲到過。而且,每當他犯了小錯誤時,他也甘愿接受相應的處罰,不找任何借口。
二 以術馭人
基于“以德服人”的原則,我也著力于研究“以術馭人”。學生因年齡等方面的原因,自覺性難免會較差,出現很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地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班級管理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胡蘿卜加大棒”。“胡蘿卜”就是好處、甜頭,讓他們覺得有奔頭;而“大棒”就是相應的處罰。其實班主任歸根到底還是為學生服務的,罰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罰來明確事情是否該做。如果能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既能省去學生挨罰的痛苦,老師也不必耗費太多精力去處罰學生。
在我的班上,目前正在試行“免死金牌”制。任何一個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優秀表現獲得一塊“免死金牌”,等到自己不小心犯錯需要接受處罰時,可以通過“免死金牌”來抵消一次處罰。這種方法的效果是明顯的:那些表現好的學生平時也很小心,被提醒一次就會明白;而那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會更加努力表現,想辦法獲得“金牌”來應對可能的處罰。而裁判權在班主任手中,如果學生真的犯了大錯,當然“赦免”不了。本學期,就如何獲得“金牌”,我又增加了機會,只要按時出勤、認真完成作業、專心聽講獲得了老師的表揚等都可以獲得加分機會,累積到一定程度便能兌換一塊“免死金牌”。
“朝三暮四”的故事也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了一定作用。“朝三暮四”講的是一群猴子抗議養猴人早上給三顆栗子晚上給四顆栗子太小氣了,養猴人思索片刻,提出早上給四顆栗子晚上給三顆栗子,雖然數量沒變,但是猴子們卻感覺舒服多了。正如平時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某些學生比較懶惰,喜歡聽表揚,可以把原本應完成的學習任務當做獎品獎給他。
在這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生較早熟,關于班主任工作,我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去學習實踐;但我明白,在任何時代,都要堅持把“愛”放在首位,同時,適當地運用一些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