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圍繞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歷史進行分析,并全面闡述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整體發展趨勢,更好地推動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整體進步,以全面促進網絡環境下的安全性能。
【關鍵詞】計算機 網絡管理技術 歷史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11-01
目前,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已經運用在經濟、軍事、教育、科技等多個領域,因此,從網絡技術的整體研究出發,對于提升整個技術應用將有很大作用。
一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概述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是一項綜合技術的運用方式,從20世紀60年代產生以來,運用相當廣泛,可以說,計算機網絡技術一直圍繞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距離,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在電子商務、網上銀行、遠程教育等聯系中日漸加強,掌握更多的計算機網絡知識,成為一種基本的職能與技術。
具體地說,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就是通過使用通信線路與通信設備的互聯效果,再結合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將不同位置、地域以及相對獨立的計算機聯系起來,構建資源共享的良性模式,在信息共享、信息傳遞、分布式處理系統等方面發揮一定的功能,尤其是在透明數據傳輸機構與系統操作下,更好地為用戶提供便利的資源訪問,為信息化技術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二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歷史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從終端到計算機之間通信聯系的整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創新與設備更新以及軟件開發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中,逐漸形成了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嘗試。通過在終端到通信線路到另一終端的系統構成,成為了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雛形。到了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多個計算機主機與通信系統互聯的軟件開發模式,于是就出現了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通信時代,在結合多個中心處理機的配合下,資源開發的距離進一步縮短。尤其是ARPANET網的出現,能實現網內各個計算機資源的共享,就是通常所說的第二代計算機網絡。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互融技術加強,局域網與網絡技術的融合,將不同體系機構的網絡形成信息交換的模式,這種開放型互聯參考模型的出現,簡稱為OSI,就是所謂的第三代計算機網絡。20世紀90年代,局域網絡技術的日臻成熟,成為了網絡機構的基本組成,并在光纖以及高速網絡技術的開發下,在多媒體、智能化網絡的作用下,網絡傳輸的速度更加大,呈現出千兆位網絡傳輸速率可達1G/s的效果,更好地實現了計算機網絡互聯在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分布式處理的整體效果,就是當前的第四代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
隨著計算機網絡復雜性的增加,對網絡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也給網絡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為了滿足網絡的應用需求,現在的網絡管理技術正逐漸朝著層次化、集成化、Web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網管協議也在不斷豐富,而且CMIP的應用也正逐漸擴大,開始擔負起較復雜的網絡管理任務。
三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由于現代通信在數據設計、分布處理等關鍵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在微電子、微處理機的技術跟進,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呈現出更大的發展空間,在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不斷進步,又使各種計算機應用系統跨越了主機/終端式、客戶/服務器式、瀏覽器/服務器式的幾個時期。今天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網絡環境下的計算系統。
在未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中,將出現比特路、服務、應用三種主要的層次,對于整個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使用SDH傳輸網絡與ATM網絡,并與IP協議接口,提供一些相應的支撐需求,尤其是在音頻、視頻傳送、文件處理、電子打印、遠程操作上,形成獨有的網絡技術模式,并在電子支付系統、可靠數據庫的建立等優質服務上增強網絡管理的綜合運用。對于電子郵件、電話、數據庫的訪問包括WWW瀏覽器以及各種視頻會議系統,都能形成強大的資源管理方式,將是未來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的整體發展趨勢。并在對于VOD、WWW等要求立即響應的和像FTP、E-mail、音頻mail等形成綜合的技術管理服務。
在未來的發展中,還將朝著低成本的微機分布式計算機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就是通??蛻簟⒎掌鳈C構模式;同時,還將出現多媒體通信、移動通信機構化發展趨勢,形成網絡結構的互聯形式,構建出大規模甚至全球性的網絡管理系統,在計算機網絡管理中尤其是寬帶業務中的新技術、新業務、新服務,都將成為一種智能化發展的網絡趨勢,并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寧、紀越峰.一種新的光因特網網絡技術研究[J].電信快報,2004(10)
[2]李慶海、張德運.層次化網絡策略管理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12)
[3]徐東升、袁飛云.主動網技術和策略相結合的網絡管理模式[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6(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