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綜合素質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依據。北京市延慶縣作為國家課程改革示范縣,于2006年9月依據市教委《關于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組織初中校開展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探索形成了縣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制度保障、運行機制和方法策略等。2011年6月,為進一步推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文本分析、觀察等方式,對延慶縣推進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態度、方式、內容及結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旨在完善制度和改進實施策略,有效提高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 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13-02
2006年9月,延慶縣教委根據本縣初中實際制訂了《延慶縣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并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組織開展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探索推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制定保障、運行機制,方法策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11年6月,為進一步推進延慶縣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文本分析、觀察等方式,對延慶縣推進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態度、方式、內容及結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旨在完善制度和改進實施策略,有效提高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態度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課改和考試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延慶縣作為國家級課改示范縣,積極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力求提高延慶縣教育質量,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態度是人們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成就、合作與交流、運動與健康等方面的評價。態度決定成敗,態度決定生命,態度決定高度,態度決定一切。我們對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進行了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了解到85.3%的教師、90.6%的領導、68.6%的學生和75%的家長都比較贊成和支持綜合素質評價。各級領導重視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宣傳、培訓,建立完善各項保障機制,各校的工作安排科學合理,評價主體認識到位。但還有少部分表示不太理解,對于這部分人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認識,確保此項工作科學、規范地實施。
二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式
北京市教委就各項指標應采用哪些評價方法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見表)。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日常工作觀察及文本分析等了解到:有83.9%的教師會經常采用日常觀察評價和68.3%的教師采用活動展示評價,59.5%的教師會選擇監測評價,只有36.6%的教師會選擇檔案袋評價,還有一部分教師會選擇才藝展示評價(41.0%)、社會實踐評價(42.2%)、談話評價(36.9%)等。教師們對評價方式有一定的認識,較多使用顯性的評價方法,對于復雜、隱性不好操作的方法置之不理。基于以上調查結果,要求各校教師在市教委各項指標評價方法的明確規定下,結合本縣、本校和學生實際情況,對每項評價指標選擇合理的、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提高延慶教育教學質量。
各項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對照表
評價指標主要評價方法和形式(工具)
思想道德情境測驗、日常觀察記錄、檔案袋評價
學業成就紙筆測驗、情境測驗、問卷調查、檔案袋評價
身體健康問卷調查、身體形態測量、身體機能測量、身體素質測量
心理健康情境測驗、調查問卷、日常觀察記錄、人物推選卡
個性發展活動展示評價、作品集評價
三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
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要體現為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指標評價內容應包含國家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各個方面,全面但不意味“面面俱到”。還要結合本區縣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將每項內容從不同要素進行細化,反映其可操作,但要避免照搬評價項目。延慶縣認為北京市確定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五個評價指標能夠體現延慶縣初中生全面素質發展的各個方面,為了使工作更具操作性,將其細化成56項評價要素。對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全面性調查顯示:78.1%的教師和89.7%的學生認為較全面、可操作,符合發展性原則,既關注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也關注了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綜合素質評價內容重要性的調查結果顯示:80.3%的教師和78.1%的學生認為當前學校最重視的是“學業成就”評價,最不重視的是“個性發展”評價;67.3%的教師和40.8%的學生認為“思想道德”最重要,其他四個選項比例很低。在考試制度改革還未完善的今天,無論素質教育、新課改喊得如何響亮,還是扭轉不了分數決定學生命運的理念,在評價工作中各校明顯重視“學業成就”,針對其他四個方面的評價尚未得到充分重視與發揮。所以要加快考試制度的改革步伐,有效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 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
評價結果是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實際狀況的關鍵環節,就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如何與中考掛鉤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1.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
評價結果是否真實,直接影響評價效果和信度,制約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綜合素質評價實施中,加強對評價者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的素養,促使評價結果真實可信。對結果真實性的調查結果顯示:78.5%的教師和66.6%的學生都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際水平,還有33.4%的學生對此持保留態度。針對此結果我們進行了反思,認為評價內容、評價標準不夠完善。
2.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中考掛鉤
綜合素質評價與中考掛鉤,能促進評價工作的落實,引起教師、學生、社會的高度重視。調查也顯示:59.1%的教師和60.1%的學生都贊成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中考錄取學生的依據。如何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中考選拔相結合。評價結果不失真變味,評價內容更加具體明確易操作,評價標準更加科學合理,各評價機構更加發揮其管理、督導、監控作用,評價制度更有力度和效度,評價者客觀公正,平時行為與平時成績相結合,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減少評價的主觀性。
3.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呈現
通過對《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分析,我們了解到,對不同的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分別以“等級”、“百分制”、“書面語言”描述表示。如思想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學業情感,體育鍛煉習慣、個人健康技能的掌握,自我認識、人際關系、適應環境等指標的評價結果,用評價量表、調查問卷、測量器材搜集評價信息,通過分析評價信息形成畢業生評價結果,用“等級”表示;知識技能評價結果,用考試法搜集評價信息,將畢業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綜合評價結果,用“百分制”表示;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指標,用測量器材搜集評價信息,形成評價結果,用“百分制”表示;特長、有新意的勞動和活動成果等的評價結果,用文獻資料法搜集評價信息,將學生三年來獲獎、受表彰的事實進行匯總形成畢業評價結果,用“書面語言”描述表示。
班主任對學生三年來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個性發展達到的水平作出全面評價,特別要肯定學生的優勢和發展潛能,并明確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更有效地推進初中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就應加大輿論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評價制度、構建評價管理機制,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順利實施,促使評價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有效,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健康發展。
第一,構建評價管理機制。為了保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實施和順利推進,應建立區(縣)級評價領導機構、學校評價委員會、班級評價小組三級評價組織。區(縣)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機構,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校長、教研員、教師、家長等組成。其職責包括制訂和審核評價的規章制度,指導各校評價工作,監控評價程序,接受和處理各界人士的咨詢、申訴與舉報,糾正評價中的錯誤,查處違規行為。校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委員會由校長、教師、家長等組成。其主要職責是:首先,落實縣教委制訂的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方案,依據縣實施方案制訂本校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方案;確認各班成立的評價小組成員;監督各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情況,并確認各班的評價結果,及時給予反饋;接受學生與家長的咨詢與申訴。學校評價委員會確定聘任綜合素質評價者,每個班成立一個評價小組,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小組成員人數應為3~5人,不得少于3人。班級評價小組成員要在本班教學至少1年,要具備極強的責任心,工作認真,又具備良好的誠信意識。其職責是:依據學校評價委員會工作要求制訂班級評價方案;組織好本班學生做好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平臺填寫,評價結果確認、反饋等工作,接受家長的咨詢。
第二,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項十分繁雜而又敏感的工作,事關重大。要采取電視、報紙、廣播、座談、講座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闡明綜合素質的含義及評價工作的意義,尤其向家長說明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創設良好的評價氛圍,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界的顧慮,爭取得到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進一步完善評價制度。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手段,是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依據。依據《北京市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科學、規范開展此項工作,建立健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誠信制度、公示制度、監控制度和舉報申訴制度,加強評價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及時反饋評價情況,確保評價工作正確有效。
參考文獻
[1]馬偉彬、苗培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建議[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9):76~79
[2]張遠增.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的反思與對策[J].考試研究,2008(4):16~34
[3]趙德成.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7):49~5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