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新舉措。但是,當前高職高專創新能力教育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在分析創新能力內涵的基礎上,指出了當前創新教育的不足和實施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重要性,并結合筆者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工作實際,總結了創新能力提高的措施,并對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的實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高專 創新能力 實踐創新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18-03
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新舉措,江蘇省教育廳自2007年以來已連續五年通過立項申報經費支持的形式開展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以此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創新能力。筆者指導學生參與了2012年省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指導過程,對目前的高職學生創新教育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對實踐創新訓練項目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一 創新能力的定義和內涵
創新能力是指能夠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內涵包含兩個方面:(1)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它是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條件;(2)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復雜的思維,是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對立統一。創造性思維的特性主要包括:思維的求實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跨越性和思維的綜合性。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是創新能力培養的核心和關鍵,只有勇于實踐,學會不斷從實踐中學習,才能實現思維的巨大飛躍。
二 職業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應試教育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多年來,中國雖然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在我國職業院校的教育中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僵化呆板的填鴨式課堂教育方法在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不可否認其帶來的副作用也同樣是巨大的。這種教育方式純粹以升學為目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把學生培養成了機械的考試機器,導致的后果就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實踐的精神,當然就更談不上創新能力了。這種應試教育,在學習方法上忽視了人才個體在興趣愛好、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異性,在培養目標上忽視了人才發展的多樣性,導致很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被扼殺在教條的搖籃里,使我們的高等教育失去了新鮮的活力。
2.應試教育壓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職業教育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從企業人才市場的需求看,企業不斷改革減員增效勢在必行,無形中減少了就業機會,而企業也因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使其難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求職者方面看,大學畢業生往往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多年來的傳統教育使其失去了青年應具有的勇于開拓的精神,放棄了敢拼敢闖的創業機會;從經濟發展的趨勢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不再是依靠體制僵化的企業,而是依賴運作靈活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而這些需要的是具有勇于開拓、善于創新的人才。因此,當前我國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畢業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不足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們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方式仍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創新能力的培養,而這正是我們高職高專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
三 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實施的重要性
根據《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總體安排,江蘇省教育廳于2007年正式在全省高校開展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目的在于通過立項申報的方式促進大學生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鼓勵全省的大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創新實踐研究項目,積極參與實踐創新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平臺。從我國目前嚴峻的教育形式來看,要想在短期內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促進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是有較大困難的。實踐創新訓練可謂是為大學生培養創新本領而量身定做的衣裳,更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2)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是架起傳統教學方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橋梁。與國外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相比,中國的傳統教育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學生,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省教育廳推行的實踐創新訓練項目針對性強,涉及范圍廣,專業上也沒有限制,這樣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申報項目,充分調動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興趣,加強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自身的創新潛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很好探索途徑。由于立項申報的主題不限,這樣學生在實踐創新過程中既可以加深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培養,還可以根據需要掌握很多專業以外的知識和技能,這些能力的獲得對于學生的合格培養和成功就業都是很有必要的。
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重要性是由它的目標和特點決定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創新為核心,以興趣為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具有如下特點:(1)注重參與實踐創新研究過程;(2)注重實踐創新思維鍛煉;(3)注重實施的可操作性。目前報道資料表明,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對學生能力的影響主要有4個方面。(1)提高了學生的文獻資料搜集和查閱能力;(2)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數據分析、處理能力;(3)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4)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交流和協調能力。另外,根據學校提供的企業用人單位跟蹤調查資料表明,參與實踐創新訓練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適應能力強,社會化銜接時間短,創新能力較強,很快受到用人單位的重用和提拔。
四 對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思考
在本人近兩年指導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發現要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營造更好的創新思維培養的氛圍,在嘗試中不斷去尋求最好的方法。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因材施教,針對對象合理調整
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基礎差、底子薄,在實施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所面臨的困難相對更大。因此,高職院校除了要積極申報立項,積極爭取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資金外,指導教師更要借此平臺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項目實施過程的全程參與,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不同基礎、不同性格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使項目實施更加順利,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明確主體,調整師生角色關系
創新實踐訓練項目要注重明確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而指導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引導工作,不斷激發學生動腦思考的熱情及學習潛能,引導和啟發學生依靠團隊的力量完成項目研究。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和老師一起溝通交流;老師要把與學生溝通的過程看作是一種學習。本次筆者指導的項目是牛蒡蜂蜜酸奶的開發研究,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的指導教師從資料的查閱到研究方案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思路為中心,以學生的操作為主體,老師完全是引導和啟發的角色,大家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將所有的創新思路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來,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學校資源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原來的基礎較差,發展起步較晚,導致現有的教學資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好這些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很多實踐創新訓練的機會,需要我們高職院校認真思考。比如我校目前有各類社團三十多個,基本上可以滿足學生各類興趣愛好,這就可以作為學生創新實踐的一個平臺;其次我們學校在其他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實踐創新的機會,比如各二級學院組織的各類專業競賽、以學生為主體的課題項目等;最后學校的實訓中心應盡可能對學生自由開放,學生可以把它當做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與實踐的平臺,更可以把它看成是創新實踐訓練的平臺來推進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立項、申報、實施過程。
五 實施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的建議
1.建立良好的保障體系,保證實踐創新訓練效果
為激發大學生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建立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評價與保障機制,如學生獎勵制度,把大學生參加創新活動及其成果作為年度評優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可出臺相關政策,把教師指導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納入職稱評定范圍。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創新訓練所承擔的工作,學校應予以計算工作量;教師對指導學生開展創新訓練活動所取得的成績應給予表彰獎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使大學生創新訓練活動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2.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增強實踐創新訓練動力
服務社會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之一,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就理所應當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申報立項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要從加強本地區的資源開發、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學校的專業實際,選擇具有關系國計民生等實踐創新性研究項目,如環境、食品、醫療、制藥、計算機、新材料等專業,并盡可能的促使研究成果最終得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這樣不僅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增加學校的品牌影響力。
3.明確師生角色定位,杜絕教師包辦代替
在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活動中必須要明確師生的角色定位,項目研究的主體是學生,而指導教師只是充當引導和啟發的角色。由于高職院校實際條件的限制,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相對較差,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結題滯后或不結題的比率相比本科院校較高也是事實。要改變這種現狀,僅靠指導教師越俎代庖,學生聽令行事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與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目標是相違背的。在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職責,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激情,加強引導和督促,只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預期鍛煉目標。
4.明確過程的重要性,同時兼顧結果
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的初衷是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實施過程中就要強調學生在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等方面的收獲,明確過程是最重要的,只要參與項目的學生在過程中知識得到了鞏固,技能得到了強化,思維得到了鍛煉,能力得到了提高,創新得到了體現就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要加強過程的監控,比如對過程考核要有記錄,要建立實驗日志制度,教師的指導意見、研究體會等。結題時要注重評價項目組的研究體會,特別是參與學生的體會,從學生的體會里面可以看出態度和能力的變化。實踐創新訓練不刻意追求結果,但要兼顧結果,畢竟克服困難完成課題取得成果,才能使參與的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成為以后這些學生創新實踐的長效驅動力。
總之,開展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需要。實踐證明,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和組織能力,為大學生盡早融入社會工作提供很好的平臺,值得深入推廣。
參考文獻
[1]溫寒江.發展形象思維與培養創新能力的理論研究[J].教育研究,2001(8):45
[2]張麗蓉.高職高專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8):41~45
[3]熊家慧.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之思考[J].職業,2012(3):49~50
[4]黃燕、蔣玲.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指導方法初探[J].考試周刊,2009(38):18
[5] 杭濤.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的研究與思考[J].文教資料,2009(8)
[6]李齊鳴.營造新的教育氛圍,努力培養醫學生創新能力[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4(2):18~19
[7]李焦明.試論高等職業教育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的實施[J].教育學術期刊,2009(7):14~15
[8]閆茂華、道靖、王傳斌.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的評價與思考[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2):25~27
[9]白偉芳.淺談高職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5~36
[10]葛艷春.創新意識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6(2):38~39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