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教育對于一個人的價值觀以及應對社會的觀念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人格、價值觀塑性的特殊階段,因此在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開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當前,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實施并不盡如人意,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教育探索。本文將闡釋生命教育的內涵,分析當前大學開展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生命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大學 思想道德修養 生命教育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55-02
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最佳時期,故這一階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對生命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將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當中,對學生的心理、觀念、情感給予足夠的關注,使學生在科學的教育理念之下收獲生命教育,發展成為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一 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體現的是對人的關注,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使人對生命形成正確的、深層次的認識。我國各大高校開展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和諧發展。學者對生命教育有不同的定義,總體上都是強調對生命規律的遵循,通過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來實現生命價值。
二 大學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忽視思想道德理論的學習
思想道德理論教育是推進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思想道德理論知識,學生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來認識生命的價值。但當前高校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對思想道德理論的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方面要讓學生對生命有正確的態度,一方面又不為學生提供認知基礎,學生在這種矛盾中必然難以形成正確的認知,使生命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2.缺少自我調節能力
缺少自我調節能力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不僅是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的疏漏,更是學生成長各階段心理教育的缺失。很多大學生都存在心理問題,并且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調節,當他們遭遇挫折時,會產生十分強烈的挫敗感,并且要用很長的時間來恢復,甚至有的學生會因為一次重大打擊而一蹶不振。這是學生對生命狀態認識不清的表現,需要高校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時加強對學生的心理關注,提升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
3.道德認知存在偏差
當前很多大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對很多事情的認識都是從消極方面進行考慮,道德認知存在較大偏差。如對不道德的行為只有在關乎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出面干涉;對拜金思想不但不抵制,反而進行宣揚,認為是當今社會的正確導向;對學習科學知識沒有正確的認識,秉持讀書無用論,并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際活動。這些都是錯誤的道德認知,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導致嚴重惡果。
4.價值選擇趨向功利
學生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不夠正確,有趨向功利和多元的傾向。對于人生目標的設定呈現出多元、復雜的態勢。有的學生追求金錢、權力和地位,有的學生追求的是舒適的生活。在就業方面,有的學生關注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有的學生則關心長遠發展。大學生的價值選擇總體趨向功利。
三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生命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
1.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社會壓力的加大及人際關系的緊張使得現代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大學生本身屬于心靈脆弱的群體,因而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不在少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引起大學思想道德課程教師的重視,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加大心理輔導力度。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扎實的心理學知識,確保在思想道德課堂上能將正面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傳遞給學生。其次,教師要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努力規避不良情緒,利用教師教授的心理調節方法來處理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如學生對讀大學的意義產生懷疑時,就會不自覺地出現厭學傾向,做出逃課、違反課堂紀律等不良行為。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明確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克服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對人生做出合理規劃,繼而進入到腳踏實地的學習當中。最后,教師要從思想道德學科中努力挖掘與心理教育相關的內容,通過學科結合來對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疏導,使大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只有消除了大學生的心理障礙,才能使學生們對人生、對生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各種挑戰。
2.挖掘課堂人文意蘊
可以說,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是大學教育的靈魂,具有啟迪大學生心智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教育肩負著傳播優秀文化的重任,其文化功能不容小覷。教師要想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發揮生命教育的功效,就要將思想道德課堂中深厚的人文底蘊挖掘出來,使之為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服務。教師要對大學生的特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明確處于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學生所具有的心理特質,他們往往具有較高的自我期待值,對成才的渴望比較強烈。因而,思想道德教育的安排就應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傳遞給學生正確的成長成才方法。如通過努力鉆研專業知識而成長為這一領域的人才,從而換得用人單位的賞識,獲得工作機會,實現個人價值。或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著重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提升自身的交際水平、經營能力、判斷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為創業打下基礎。這樣的引導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思想的關注,展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蘊,使學生對生活和未來燃起無限希望,向著設定的人生目標前進,使生命教育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來。
3.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
生命教育的開展不僅要重視理論的教授,還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注重對生活情態的發掘,將教學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們將學到的思想道德理論融入到生活當中,加強道德實踐。如社會上出現的老人摔倒無人攙扶的現象,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此類事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學生明白幫助他人的意義所在,不能對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采取漠視態度,要通過每個人的努力來糾正社會不良之風,改變道德缺失的現狀。然后引導學生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主動向弱勢群體施以援手,將學到的道德知識落到實處。鑒于生命教育的實踐性,教師不應將學習的視野局限于思想道德課堂,而要進入到廣闊的社會實踐當中去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體會生命的意義,借道德實踐之力來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懂得憑借自己的努力來創造生命奇跡。
4.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
教育理念在不斷進步,對大學生的評價方法也應隨之改進。當前,很多高校對學生的評判標準依然是學習成績的優劣,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成為干部的機會,能夠順利入黨、獲得各類獎金,這樣的情況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來說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很容易導致他們走向極端。這就要求在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要將建立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不再以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為導向,而是應建立多元的評價方法,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考評,并關注學生的每一項進步。如教師通過對學生平時言行與課堂表現的觀察來給出基本分,將道德實踐的成效納入考評當中,另外還要將作業、測驗成績一同記錄下來,進行累積和科學分析,設定好每一項所占的比例,從而得出學生的綜合成績,反映學生的動態發展。通過發展性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學生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5.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大學生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極強,因而也非常容易受到網絡的影響。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從網絡當中汲取積極元素來促進生命發展,同時摒棄腐朽思想對學生的侵蝕。思想道德教育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將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入到課堂當中,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將優秀的思想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對思想道德理論有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教師要用民主心態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從學生中獲得足夠的網絡信息量,經過提煉提升信息質量,在后續教學中對學生的信息結構進行調整,引導學生放棄沒有價值的網絡信息,將有生命意義的內容留存下來。教師還要注意加強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確保學生不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在虛擬世界中都能保持言行一致,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自覺抵制網絡語言暴力。通過對學生網絡行為的引導,能對學生的行為起到規范作用,使學生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并能用正確的思想來指導實踐,實現生命教育的意義。
四 結束語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是開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要對生命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并能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努力規避當前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生命教育的問題,通過消除心理障礙、挖掘人文意蘊、開展道德實踐、優化評價體系及正確利用網絡等方式來提升生命教育成效,將大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玉芹.當代大學生生命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0
[2]劉敬妍.試論生命教育觀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3]李賀.生命敘事:關注人的德性生長的重要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11(2)
[4]薛桂琴.教學價值觀念的走向:從工具化轉向生命化[D].南京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