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如何培養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網絡技術人才是關系到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對目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66-01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要求也不斷提高。從網絡基礎管理人員到高級網絡設計人員,各種不同領域所需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高職院校如何依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培養出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的網絡技術人才,是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 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第一,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目標模糊不清,基本上是把本科教育的培養理論學術型人才的要求稍微低一個層次來培養高職教育人才。高職教育需要培養在生產一線從事計算機網絡工作的專業性技術人才,但在教育教學中輕實踐、重理論。雖然目前情況有好轉,但事實上理論課仍占重頭戲。培養目標并沒有真正發揮在教育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第二,專業特色不明顯。專業定位太過于寬泛,課程體系過大。許多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面面俱到,涉及面寬,深度不夠。生源競爭愈演愈烈,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一味追求“潮流”,用“熱門專業”來吸引更多的學生,不考慮自身的辦學條件,盲目開設課程,而師資和實訓條件跟不上,教學理論性內容多而深,實訓條件無法得到保障。
第三,課程設置更新慢。課程設置不考慮地方經濟發展對技能的實際需求,課程內容陳舊,長期使用傳統教材,對新科技、新技能的知識補充遲緩,脫離崗位實際需要,許多學生走出校門感覺所學的知識用不上,要用的知識沒學到。
2.實訓條件差,實踐教學質量跟不上
許多高職院校規模小,教學資源短缺,實訓教學設施投入不足,一些計算機網絡教學成為紙上談兵。只有通過實踐,學生的知識技能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高職院校如果不能根據社會對網絡技能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專注于學生技能的培養,高職學生在就業大潮中就將被淘汰。
3.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
教師隊伍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許多職業學校紛紛開設熱門課程,對口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優秀教師工作任務過重。新進的年輕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不足,而一些從企業等單位來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踐能力強,但學科教學能力欠缺,難以將知識有效地傳授和指導學生。
二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對策
1.積極參與市場調研,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制訂人才培養目標時,必須關注學生會干什么,走上崗位后要干什么。這就要求高職校必須積極參與市場調研,關注行業動態發展以及學校所在地區的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情況,收集并分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動向等信息,由此為依據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2.以就業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的根本是要讓培養的人才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時刻關注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就業需求和行業標準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學校不一定要規模大,應該依據自身情況,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色課程,培養學有所用的網絡技術型人才。
3.創新校企合作關系,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要培養高技術的網絡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模式是關鍵。“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采取的有效人才培養模式,即企業和學校之間的雙向互動。企業有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最前沿的技術要求。通過進企業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真切地感受到計算機網絡技術型人才的工作、發展方向等,從而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謀發展、尋求雙贏,使專業的課程設置更加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依托企業優勢進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 總結
計算機網絡技術迅猛發展,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把握社會發展進程,了解社會發展對技能的需求,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當代人才標準的網絡技術人才。實踐證明,學校的教育教學只有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去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結合自身的師資條件,創造有生命力的特色專業,才能避免人才培養的盲目性,才能使培養的人才在走向社會后真正“所學有所用、所用有所學”。
參考文獻
[1]周明星.職業計算機教育學通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李圣良.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5(35)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