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民教育是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而中學教育是實現公民教育最重要的陣地,中學歷史課堂由于其特殊性和與公民教育之間的天然聯系,成為了實踐公民精神的主要場所,本文從歷史教學出發,提出了在中學歷史課堂中實施公民教育的基本方法,頗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歷史教學 公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88-01
中學階段是人生中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段,而在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當中,大多數的教師僅僅只重視對于課本、教材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或是對于課標所要求掌握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在中學教育,尤其是中學歷史教育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對學生公民素質的培養,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公民教育。
一 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公民教育的原因
在世界各國都普遍將公民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的情況下,如何發揮中學歷史課堂對于公民教育的巨大作用,成為了每一個中學歷史教師所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恰好歷史學科又是非常適合進行公民教育的學科,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歷史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環境的各種形態,理解不同階段人類歷史發展的時代特點,從而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知道本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來源以及其歷史沿革,更清楚地把握住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脈絡。
第二,歷史學習能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明之間以及文明內部結構的差異性,探究文明發展的結構和過程,學習各種不同類型文明的資料,從而對不同的文化現象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也能清楚地認識到本國特有文化同世界其他文化之間的優劣及區別。
第三,通過歷史教學能夠強化學生的公民權利意識,在對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進行學習的時候,了解世界先進民主形式,并掌握這種形式的來源及內涵,明確在發達國家中公民權的發展歷程,以及通過討論、交流、查證等手段,形成對現今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獨立看法,主動思考學生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
二 中學歷史課堂中實施公民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切身體會到民主與公平。現代社會要求民主平等,而對學生來說,他所生活的最主要場所就是學校和教室,所以課堂對于學生來說就是社會的縮影,在課堂上營造出和諧民主公平的氣氛,也就是讓學生親身體驗這種社會公正帶來的影響。而要做到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要真正理解學生的個性,客觀公正地對待和評價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甚至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嘗試完成并解釋歷史課題,尊重學生的各種疑問,使學生在及時的肯定激勵中樹立信心,增強勇氣,敢于挑戰,善于創新。
第二,活用身邊的歷史,增強學生的公民教育現實感。在課堂中引入最近發生的,或是身邊發生的事件,能夠使學生感覺到歷史并不遙遠,歷史就發生在每一天,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那么對包含在歷史教育中的公民素質培養也會容易接受許多。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都可以拿來作為教材的補充和擴展,給學生帶來許多關于公共精神的思考,如自立、公心、寬容等。
第三,強調協作學習,培育公民素養。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而這種協作精神,以及隨之而來的團隊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激發出學生的競爭性是現代社會進步所要求的合格公民素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歷史是開放的、包容的,允許想象空間的學科,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歷史課題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利用網絡、博物館、古跡名勝等有利條件和手段,讓學生學會通過小組配合來學習,通過協作來完成任務,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達到培養學生必備公民素質的目的,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充分挖掘歷史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閱歷。歷史學科可以說是所有中學學科中包含內容最為廣泛的一門,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作為歷史教師,必須要挖掘教材內外各個方面的教學素材,把公民教育的精神融入到這些歷史材料中去,尤其要避免一味的說理、說教。如學習唐朝歷史時,可以通過唐朝的對外交流培養正確的國際交往意識;學習中國近代史時,讓學生體會到清朝的腐敗與中國面對列強侵略無力抵抗的屈辱,體會到當時各個階級階層奮起反抗、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習中國科技發展時,學習袁隆平等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的毅力與堅韌。這樣的內容和素材多得數不勝數,完全可以適時、適量地讓學生閱讀和理解,感受其中的精華之處。
中國在發展,東方巨龍要騰飛,改革開放為我們的公民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支持,也為我們創造了實踐公民教育的現實土壤。今天,公民教育作為國家現代化的表征,正逐漸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貫徹公民教育的精神,培養出無數未來合格的公民,進而能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一個人人自律的“公民社會”,是當今中學教育不可回避的任務,也是當今中學歷史教育必須要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