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者,因此對教師來說,僅僅讓學生了解或授受新知識觀念是不夠的,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新課程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各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真心主動地學習,在指導思想上要“以學定教”,在學習方式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們接受這些理念不難,難就難在如何把新課程的諸多教學觀念具體地落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落實到各個教學主要環節上。
能否在“理念”與“行為”之間找出一個轉化切入點呢?我們認為,“帶著學生走進學堂”既能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又能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所以針對如何帶著學生走進課堂,從而有效教學,在課堂實踐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 教師“帶著”什么走進課堂
1.帶著教師的“人格魅力”走進課堂
在“教師、教材、學生”這個三角關系中,許多教師的做法是——照本宣科。帶著一本書、一本教學參考走進課堂,學生在課堂里接受“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教師只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是既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這樣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許多對學習本來就沒有多大興趣的學生,對學習只能是更加厭惡了。現代社會的學生們在很多情況下會因為教師的人格魅力而喜歡學習該教師的學科,什么才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善于靈活的運用教材,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帶著學生學習,教會學生主動學習方法的教師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
2.帶著“全體學生”走進課堂
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本”。素質教育的三大要義:(1)全員發展——不放棄任何一個。(2)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心理。(3)主動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要帶著全體學生走進課堂,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學有所得,這也就要求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二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
針對認知能力較差的學生,課堂如何鋪墊、搭橋?課上如何兼顧上、中、差?課后輔導及作業方面如何來“培優”、“補差”?如何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這些不僅要在備課時考慮到位,更要落實到日常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們才能學有所得。
1.依據學情備好課
“帶著學生走進學堂”強調的是帶著的對象是學生。學生與教材的區別十分明顯:教材只是一個文本,是物體,而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是人就有個體差異、性別差異,相貌差異不直接關系到日常教學,但認知的能力差異直接關系到教學,因而我們要根據學情思考每個教學環節,做好備課工作。
2.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教師是帶著學生走進學堂的核心人物,要有責任心、有事業心。虛心善學的教師,總是會贏得學生的喜愛。俗語說得好“學高為師,身心為范”。心清、心靜、心凈才能摒棄世俗的浸染,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所以只有把教書育人作為從業的最高理想的教師才能真正坐下來、靜下心去琢磨教育教學的方法,去探究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
3.構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突出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要學習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哪里?一是對教材(文本)的研發和利用。二是課堂教學的方法體系的運用、構建與再應用。我們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我們可以恰當選用,而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建構一套適合自己所教學科特征,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體系——教學模式。
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認為一堂課教學環節要清楚,同時一堂課要有起落點,起點是課始必須明示當堂教學目標或學習任務,落點是課尾必須檢評目標的達成情況或任務的完成情況,同時要實現每個學生都學習,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的目標。我們進行了一些教學模式的探究:共同設定了以明示目標、精講精練、關注差異、當堂檢測為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點,通過反復實踐形成了以復舊導入→明示目標→授新精講→精煉指導→當堂檢測→課堂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落實關注差異的基本點我們形成了培優補差的班級二課堂,以此組織教學,并且每日踐行,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模式
評價是多方面、多種形式的,從評價的對象上分為個體評價、小組評價;從評價的時間上看可分為即時評價、階段評價、終端評價;從評價的方式上看可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跟蹤評價、小組相互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等。哪一種評價方式適合我們呢?經過實踐,我們認為形成慣性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我們進行了雙線并行的評價方式。
第一,課堂教學實行即時評價。在課堂中我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以我們首先采用小組評價,這其中有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的方式;其次我們通過當堂檢測進行課堂即時評價;最后,教師進行課堂總結性評價。
第二,課后實行階段性評價。課堂教學需要課后的鞏固和加強,因此,我們通過階段性評價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學習。我們主要通過每天、每周、每月的知識檢測實現“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檢測即評價。
帶著學生走進學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一種理念、一種方式,教師是其中的關鍵。我們所進行的嘗試有了一定的效果,學生們愛學習了,能夠主動學習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研究之路很漫長,不斷的改進是我們的想法,有效的教學措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學生。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