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索某種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是學習動機中最實在的和最活躍的因素,它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并帶來成效。如何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始終有興趣去學習英語而不覺得枯燥無味呢?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 TPR
TPR是英文“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意思是反身反應法,學生聽老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不要求學生一開始就會說,先做動作,再跟著說。TPR適用于小學生和初學者,比較有趣和易于掌握。教師在教介詞、方位詞時,可以用TPR,如Put your pen on your head. Put your eraser under the chair. 教表示能力的動詞時:If you can swim, clap your hands. If you can sing,stand up。教形容詞時:tall/short,tall,tall,tall(聲音越來越高,用手演示越來越高)。short,short,short(聲音越來越低,用手演示越來越低)。學生跟著老師做,老師說學生做,然后學生邊說邊做。用同樣的方法教反義詞long/short,big/small等,這樣邊說邊做,學生樂于參與,興趣盎然,單詞的含義也記得牢、記得準。
二 Games
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征,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適當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言知識,參與語言交際,在游戲中學會使用語言、學會與人合作,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形成你追我趕的積極向上的氣氛。如“鸚鵡學舌”傳話游戲比賽,就要看哪個小組傳得又快又正確;聽辨游戲、聽述描圖游戲以及其他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等游戲都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十分有利。
三 Songs,rhymes and chants
兒歌、詩歌因其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學習一年四季的名詞及其特點,我編了一首兒歌:Spring warm,summer hot,autumn cool and winter cold,season goes and season comes. 除了把它編成兒歌,還可以把它用chant的形式讀出來。學生邊鼓掌邊用輕松、有旋律的節奏讀,并可以改變拍掌的速度來讀。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整個課堂變得熱烈、融洽。教The traffic rules時,我把其內容改編成了一個chant,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What must we do? Red light,red light,stop,stop,stop. Green light,green light,walk,walk,walk. Old people young children,help,help,help. What mustn’t we do? Litter,litter,we mustn’t litter. 明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語調,像嘩嘩流淌的流水,節奏明快,再加上手舞足蹈就調動了孩子們所有的感官,使其完全投入到教學內容中。
四 Story
根據小學生心理和年齡的特點,他們最喜歡聽故事,因為對于未知事物,人們總是充滿好奇,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急于知道故事的結局,而且故事短小精煉,充滿樂趣和童話色彩,此時是進行教學的最好時機。教師可以把一些課文改編為故事,如:Unit 4 Who is absent? Present,absent,late,ill,everybody,nobody等。我把它編成一個動物們參加森林大會的故事,有tiger,bird,panda,dog,pig,monkey等,因為tiger,bird,dog,monkey跑得快或飛得快,它們都準時出席;panda跑得慢,所以遲到了;最后pig沒有來,它病了,原來它昨天晚上吃了太多的ice cream,肚子疼,不能來。我還及時對學生們做了思想教育,不要吃太多的ice cream,要注意身體;動物們決定把大會推遲到第二天,pig得到了教訓,第二天早早就起床,第一個來到會場,這次沒有人缺席,大會順利舉行了。在聽故事時,學生們都睜著眼睛,豎著耳朵,情緒跟著故事的發展而波動,反復聽了幾遍,就把新單詞基本掌握,經過小組練習,還爭先恐后地把故事說出來,超過了我預期想象的效果。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教師要想出種種方法把教學內容化繁為簡,變枯燥為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