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隨著教學設施的改善,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是鄉村中學教師面對的新課題。本文以多媒體教學為載體,探索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眾所周知,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政治知識發揮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重在道德基本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覺悟,指導學生的實際行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就是知、信、行的統一。而思想品德課又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主渠道。提高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效果,已成為思想品德課堂改革的首要目標。因此,與其他初中課程不同,政治課程不但承擔著文化知識的傳授任務,還履行著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的職責。但初中的傳統教學方式往往過于嚴肅和刻板,這種現象將直接影響到課程在知識傳授和人格塑造上的效果。所以,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 傳統的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不足
長期以來,初中政治課被簡單地理解為說教課、背誦課,傳統的政治教學,就是“一言堂”“滿堂灌”,照本宣科,條條框框等教條式教學。圍繞“應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傳統教育模式,是一種面向少數人而忽視多數人的淘汰式的選拔教育。課堂枯燥無味,面目可憎。基礎教育的思想品德課應接近生活,鮮活新鮮,談笑間讓人有所動、有所悟。
三 多媒體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手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農村初中的政治老師,我們應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將多媒體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之余,我加強了對多媒體教學的學習和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意運用多媒體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都能體會到師生之間融洽的關系可以很好地促進教學,讓學生更樂于上相關的課程。初中的學生,他們較偏向于有趣味性的東西。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題,靈活運用畫面生動的視頻、美妙的音樂、生活的場景、角色的扮演等方式,來創設不同的情境。如筆者在講授“善待生命”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借用了一句小品臺詞“沖動是魔鬼”,使學生在笑聲中明白遇事要穩重的道理。在學習我國人口政策時,可以讓學生觀看黃宏與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擊隊》,理解中國人口問題的嚴峻性。這樣,對學生來說,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授課者,而是與他們一樣開心的觀眾,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原來課本上對初中生來說無趣枯燥的文字變成了他們喜歡的圖像、音樂以及文字,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對有關概念的理解。視頻內容也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啟示,知道如何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2.正確處理好老師和學生的角色關系
在以多媒體為輔助工具的課堂上,教師的角色也應有變化。傳統課堂上,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中心,也是重心。而在多媒體課堂上,學生應成為老師關注的中心,成為整個課堂的重心。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充當的是服務者的角色。老師不僅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授課形式,還要控制好課堂的節奏,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選擇不同的任務。如教師要根據每個知識點的不同,來確定多媒體的表達方式,是用文字、圖片,還是語音、錄像。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媒體課堂上,易出現知識的呈現速度跟著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走,超過了大部分學生的接受速度,所以,控制課堂教學速度是很重要的一步。節奏的快慢、強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且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控制每次出現在屏幕上的內容的多少。此外,在授課時,一定要注意在切換屏幕之間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理解和提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理解每個知識點。
3.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素材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隨著網絡的發展,各個知識點都有很多素材提供,而有些素材只是與教材沾邊,對知識的傳授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如果把這些素材運用到教學中,那么就沒有能發揮多媒體課堂的真正作用。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篩選素材,精選素材。素材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容易讓學生分心,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圍繞教學重難點精選素材,才是解決之道。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運用板書等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有必要的。板書雖然在展示課本內容方面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串講知識網絡和強調重難點方面卻起了很好的作用。
四 結束語
在初中的政治課堂上,正確設計使用多媒體輔助政治課堂教學,對有效進行教學內容的傳授、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把重點和難點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伶.政治課多媒體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4)
[2]蔡安平.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簡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