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課標強調“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強調地理知識作為學習過程的載體,掌握學習方法,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當今學校的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由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當前探索的主題。
一 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如愛因斯坦對羅盤發生興趣,最后成為物理學界的泰斗;達爾文從小對動物的興趣引導他跨入生物學界的殿堂,創立了進化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質。如講經緯網時,為了避免枯燥無味,我首先問:“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網?”大多數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蜘蛛網、漁網、鳥網等,表揚了他們善于觀察、見識廣之后,接著問:“這些網可以做什么?”同學們回答得更起勁了。隨后問:“經線和緯線交織在一起像什么?”同學們齊聲回答:像網。
再問:“經緯網有什么作用?”這時學生盯著我,不知如何表達。此時先通過小游戲:讓學生找出幾個同學的位置在第幾排第幾列,然后拿出準備好的經緯網圖的幻燈片,要學生說出圖中幾個點的確切位置。經過討論和指導,分析出這幾個點在某條經線和緯線的交界處,這時經緯網的作用(可以方便地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一目了然,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激發。
二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幽默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趣味性的導入可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用飽滿的精神狀態認真聽講。
如講“認識地球形狀”一節時,用“兩支軍隊正在激戰,一名士兵突然轉頭就跑,長官大聲質問: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報告長官,地球是球形的,我從地球的另外一面繞到敵人后面去偷襲!”這一幽默導入,讓學生在歡笑中進入狀態,然后讓學生討論:“地球真的是球形的嗎?”這樣一上課就先聲奪人,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2.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學生可從地圖上直接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等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這樣以圖釋文、圖文結合,教學形象直觀,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
3.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感知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可活動的畫面來模擬運動的現象和過程,將抽象變為形象,加以精練的講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巧畫地理略圖,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學會畫地圖的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視聽結合、手腦并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長江的內容時,老師在黑板上用藍色粉筆畫出長江干流略圖,從長江的發源地畫起,一直畫到入海口處,先畫干流,給學生分析干流像一個不規則的英文字母“W”,然后講到哪里畫到哪里。首先講上、中、下游的劃分,把宜昌和湖口兩地的名稱用紅色粉筆標在干流上;接著講長江的支流,用綠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的支流,邊畫邊講哪些在上游,哪些在中游;然后講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于航運”。這樣畫出的長江具有動的感覺,能形象體現它的特征,不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其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5.利用簡潔明快的民謠、歌詞和順口溜進行知識概括,激發興趣,加快記憶
引用與地理知識相關的民謠、歌詞或編成順口溜,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通俗易懂,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民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一方面避免學生的死記硬背,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根據地理知識編順口溜的總結熱情。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需由教師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樹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了達到更好的地理教學效果,還需廣大教師進一步的探索。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