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在甘肅省已實施兩年,通過這兩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親身經歷了新課改在農村普通中學的艱難歷程。現就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 教學現狀
第一,新課改內容多、知識龐雜、涉及面廣、課時緊張,老師和學生都在疲于奔命,出現了更多的差生,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第二,某些知識的安排欠合理、系統性差,給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如集合的基本運算及函數定義域值域求解,對不等式解法有要求,而不等式的解法在后面才講解,
冪函數教學課本要求只討論α=1,2,3,,-1的情況,
習題中卻出現了的情況等。
第三,缺乏從實際出發的理念,從上到下一致要求,“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沒有照顧到農村普通中學的實際情況,對傳統的教法一概否定。
第四,評價體系欠合理,傳統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高考與實際脫節,課本例題習題重應用,而高考是考查學生能力,由此造成口頭上新課改,實際操作中仍是應試教育。
第五,受各種條件制約,尤其是中老年教師對電腦技術掌握較差,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教學工具處于閑置狀態。
但是新課改必須進行,當前社會是科學社會、數學社會、教育社會,傳統的教育模式已遠遠不能僅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也就不能停留在只滿足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因此,針對以上情況,農村普通中學數學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二 改進策略
1.轉變觀念,樹立信心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學手段在社會發展中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樣培養出了大批的科學家和有用人才。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老的教學方法,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作為一線教師,課改的具體實施者,要從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不能認為課改就是簡單的體系變更、內容增減、是否用了多媒體。教師必須研究新課改的理念,切實掌握新課改的精神實質,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2.重視基礎,兼收并蓄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但對農村普通中學來說,學生基礎本身較差,一味地提倡“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小組討論”等形式的教學方法對他們不利,長此以往,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好學生成了小組的代言人。探究學習也成了一句空話,課堂經常會出現尷尬的局面。久而久之養成了學生坐等現成結論、不動手動腦的習慣,成績自然會下降。如在復
數一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化簡,并讓一個學生板演,
大部分同學很快得出答案,但他演算到
就化簡不下去了,我問他怎么了?他說把完全
平方公式忘了,我讓他按多項式相乘運算,這一提醒,他很快得出了結果。后來我在上課時把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及相關內容盡量及時補充,這樣新課進行得相當順利,學生積極性也提高了。因此,對于學生還是要從基礎抓起,重視對他們習慣的培養,對他們多進行學法指導,平時重視練習和訓練,重視作業,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3.調動學生積極性,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慢慢的教學征程中,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新課改把這一理念提得更加明確。因此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再好的教法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教學中要把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教學中應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農村普通完中盡管學生基礎差,教師也要盡最大努力激發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深入思考的機會,有些問題對老師和好學生來說不在話下,但對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就是他們的攔路虎,教師應設法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結論,增強他們的成就感,使他們對數學由‘怕’到‘愛’,直到自己摸索著去學。
4.重視中老年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對中老年教師來說,過去“一支粉筆、一張嘴”曾經創造過輝煌,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讓中老年教師無所適從,多媒體對他們來說更是盲區,他們感覺到既鮮艷新奇,又很無奈。因此應督促中老年教師鉆研新教材,領會新課改精神實質,使他們逐漸改變過去的老一套教學方法,盡快適應新的教法;幫助他們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學習電腦操作知識,使他們不要有被遺棄、被冷落的感覺,讓他們積極投身到新課改中來。
三 結束語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挑戰與機遇并存,作為教師,要深刻領會新課改重在思想轉變,不在于用什么方法,而要根據實際情況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出適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