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讓學生圍繞一定的研究主題和學習資料,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和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己尋求答案、結論以及意義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 探究式課堂教學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成為主導者
在探究式教學理念引導下,要求師生進行角色轉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和課下的“主持人”、“主導者”。讓學生依據教材及相關資料,主動思考和研究,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將課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負責引導、鼓勵和輔助教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自行規定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及過程等這些程序,讓學生自己來確定。教師應從“確定者”轉變為“預定著”,由學生自己創設學習目標,準備探究步驟,不必按照老師的安排進行,加入學生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轉換師生角色表現在另一方面就是評價環節。以往,教師總是將考試結果作為評定依據向家長、學生反饋信息,在探究式教學理念中要將老師作為評價的“協助者”,而不僅僅是“裁判者”,要積極與學生溝通,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耐心聽學生的意見,為學生營造民主、活潑的學習氛圍。
2.合理設計物理實驗情境
在探究式教學理念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對學生創造學習氛圍,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或是設計實驗情境,讓學生通過實驗和實踐活動既獲得知識,又領悟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設計物理實驗時要注意啟發性、實用性、趣味性等,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知識,積極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教師在對教材把握的基礎上,精選知識內容,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和準備實驗演示。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很明確,不要太過抽象化,避免空洞。
二 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物理知識探究教學模式——“假說——演繹”模式
第一,基本模式:發現問題——搜集事實——設置假說——進行論證——歸納結論。
第二,對家庭電路中什么因素決定燈泡的亮度進行探究。(1)發現問題:哪些因素會影響并決定燈泡的亮度?(2)搜集相關事實:A:在額定電壓均為220V的情況下,分別選取一只額定功率為15W的燈泡,一只額定功率為100W的燈泡,在并聯電路中,100W的燈泡較亮,在串聯電路中,15W的燈泡較亮。B:在家庭電路中,不同的發光體亮度也不同。(3)設置假說:燈泡實際消耗的功率大小可能影響和決定燈泡的亮度。(4)提出推論:在家庭電路中,照明設備實際功率越大,其亮度就越高,它消耗的實際功率就越大即額定功率大。(5)進行論證:教師布置學生調查家庭照明和設備的使用情況,并搜集相關資料和數據。(6)歸納結論:燈泡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了燈泡的亮度。
2.物理知識探究教學模式——“猜想——反駁”模式
第一,基本模式:提出問題——設置猜想——提出反駁——研究立論。
第二,探究力和運動的關系。(1)提出問題:小球被踢出去后,為什么越滾越慢?(2)做出猜想:小球脫離腳之后,不再受到腳施加給它的力,速度就會越來越慢直到靜止。(3)提出反駁:用同樣的力踢出去同一個球,在水泥地上滾動速度快,滾得遠;在草地上滾動的距離比較近。由此可見,摩擦面越光滑球運動的距離越大。如果不存在摩擦,則球永遠不會靜止停下來。因此,球滾動的越來越慢且在不同條件下滾動的距離不一樣,是受到摩擦阻力因素的影響。(4)得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3.物理知識探究教學模式——“問題——總結”模式
第一,基本步驟:事實討論——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第二,案例實施:探究物質吸熱和放熱的過程,學習“比熱容”。(1)事實依據:海邊的沙灘在夏日的中午溫度極高,而此時的海水是涼的;晚上時沙灘很涼,海水溫度升高。(2)結合事實基礎,進行大膽的設想: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是沙子和水的某種物質屬性和特性決定的嗎?(3)設計實驗,記錄數據:把一杯沙子和一杯水放在同一個電爐上加熱,要求這兩杯物體質量相同,加熱時間相同,然后不斷對沙子進行攪拌,觀察哪種物質溫度升高的速度比較快,記錄溫度升高數值。
三 結束語
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性教學空間,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在進行物理學科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合理設計物理實驗,盡量簡化探究式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要時也可以適當引用一些典型案例,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精神,進而不斷提高中學物理教學水平,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葉賢盛.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的探索[J].師道·教研,2013(1):100~102
[2]申炳銀.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例說[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2):255~256
[3]張寧波.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探索[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12)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