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中,自主互動課堂教學高效性是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過去,很多教師課堂的教學時間不夠用,利用晚自習、周末時間來補課,使得老師疲憊,學生更累,教學效果不理想,還影響了其他科目的正常教學。分析這種現狀,以及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通過近幾年的學習與實踐,筆者認為自主互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以盡可能用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制定的教學目標。自主互動高效的教學追求是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強調自主性、有效性、效益性。具體表現在課堂上教師能自由駕馭課堂,收放自如,營造一個積極互動的教學情境,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收獲,都有學習的快樂。
要提高自主互動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在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尤為重要,中學時期的大部分學生都處于青春期,不專心聽課時常發生。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數學的主人,喚起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有賴于在建立師生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等相待。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反之會影響課堂教學。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主要靠教師,教師要利用課間或課余等學生休息時間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學生友好接觸,同時在其他活動中給予適當的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二 備課既要以綱為標,以本為本,又要以人為本
個別教師認為備課就是抄抄教育名家編寫的教案,以應付學校及上級領導的教學常規檢查,以至于課堂教學乏味,難以提高課堂效益,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以教科書為本,不能以人為本而編寫的教案,那就是一個“死”案,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備課就不僅僅是備知識還要備學生。
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構建一個自主互動高效的課堂,教師就應該對本節課所教授知識有全面系統的熟知和掌握,教師要合理地安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要多想營造高效課堂教學的點子。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據主體地位,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才能有針對性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顯現課堂實效性。
三 營造輕松愉悅、自主互動的課堂氛圍
在每個學生真正受到尊重、真正以學生為出發點設計教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思維應當能夠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動靜搭配應當恰到好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同程度的學生的靜心聆聽與能動思維應當處于共同發展之中。課堂要使師生之間的交流始終在輕松愉悅、融洽平和的氣氛中進行。課堂好比舞臺,而輕松愉悅自主互動的課堂就是一個精彩的舞臺。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和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關鍵,只有在這種氛圍中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創造性,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數學課堂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1.讓微笑洋溢在課堂之中
教師的微笑可以讓學生愉快,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整個教室;微笑讓學生覺得教師像個長者,像個朋友;微笑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容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2.讓學生“動”起來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把握住激活學生思維的最佳機會,把更多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課堂才能活起來,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適時而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在輕松愉悅、自主互動的課堂中,教師的提問要恰時切入,適時而問,給學生們一定的思考空間,否則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
4.通過創設情境,營造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獲取知識的內驅力。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節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此,老師可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勾起學生的自主互動探究欲望,吸引他們以高度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
四 采取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認為:“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核心問題之一。”首先教師要選擇有助于調動學生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其次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都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都要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注意適應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不同需要。初中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宜于內容的不同特點,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1.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
創設問題情境,應把要解決的新問題置于舊問題具體的場景當中去。經過老師精心設置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運用直觀教學法
利用實物教學或直觀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深奧的問題淺顯化,從而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運用電教手段教學
有些課涉及到概念、定理,它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相當復雜和抽象,一堂課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適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清楚,屏幕上的圖像和顏色文字一目了然;對于要由一個運動的圖形得出規律和結論并證明這類的題目,可以利用相關的數學教學軟件制作的課件來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要理解“圓柱看成是一個矩形旋轉得到的”和“圓錐看成是由一個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通過課件的演示,可以形象、直觀地將圓柱、圓錐的形成過程展示出來。
4.注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真實價值所在。如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其中一方面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還有如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臺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
5.分層教學方法的應用
實行分層教學與分層作業,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有效,使不同程度學生都有提高。在每個班級里,總會出現數學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現象。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因人而異,還要求在課后作業鞏固階段也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合理制訂學習計劃、目標。
綜上所述,所謂高效課堂:(1)要“清”。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清清楚楚一條線體現數學味”。(2)要“新”。內容新穎,方法創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討的價值。(3)要“活”。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4)要“實”。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到位。(5)要“奇”。出其不意,與眾不同,設計環節奇特,探討有價值的教法。從而將數學課堂變成真正人文的、靈動的、現實的、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
總之,在高效課堂里,要有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在這里,每一個人都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尊嚴,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長。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