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本文化是幼兒園發展的源動力,構建園本文化需要循序漸進。本文將廣東省博羅縣機關幼兒園50多年的經驗升華為理論,闡述了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方面構建園本文化的方法。
【關鍵詞】物質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157-02
一 幼兒園園本文化的概念界定
園本文化是指由幼兒園在長期教育實踐中摸索出的被共同認可和追求的精神風貌、教育風格、文化傳承等構成的導向文化,它是幼兒園的靈魂和精神支柱。
園本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連續性、無形性、規范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對教師行為規范和專業素養的提升、對幼兒個性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均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園本文化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長時間的人與人、人與物的相互作用才慢慢沉淀下來。
二 博羅縣直屬機關幼兒園的園本文化
博羅縣直屬機關幼兒園擁有57年的辦園歷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我園歷任園長對園本文化建設都高度重視,使我園園本文化得到了鞏固、繼承和發揚。特色鮮明的園本文化促使我園實現了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制度環境的和諧統一、相互促進。
我園注重根據自身實際和社會變革需要,因地制宜構建以幼兒為中心,以教師為核心,健康、快樂、和諧、向上的教育環境,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融入了我園園本文化。辦園理念:一切為了孩子,尊重個別差異,促進全面發展。管理目標:塑形象、創名園、樹名師、有全才。辦園方向:打造花園式、樂園式幼兒園,成為全市全縣示范性幼兒園。園風:團結、敬業、求實、創新。教風:樂教、安教、善教。培養目標:健康活潑、愉快向上、博愛誠實、勇敢自信、興趣廣泛、善于交往。承諾: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讓教師安心。
三 博羅縣直屬機關幼兒園的園本文化構建
1.物質文化的構建
第一,創設優美的物質文化環境。這是幼兒園發展的根基,同時也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和教師安教樂教的保障。在硬件建設上,我園關注孩子、教師和幼兒園發展的需要,物質文化建設緊緊圍繞幼兒園的目標規劃來進行。我園拆除園舍平房后擴建了30米跑道、教職工籃球場、沙池、種植園、游泳池,使園舍空間得到合理規劃和充分利用,擴大戶
外活動場地1500多平方米,為發展幼兒體育活動、創辦“三浴”教育特色提供了便利。及時更新完善設施設備,購置各類玩具和器械;在戶外場地上安裝大型玩具;為每個班配備鋼琴、電視機、錄音機;添置打印機、傳真機、相機、刻錄機等辦公設備;開設科學發現室、美工室、閱覽室、電子琴室等。另外,注重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現代化辦園水平,如建立多媒體電教室、電腦監控系統。
第二,精心營造具有園本特色的教育氛圍。園舍環境是一本無聲的教科書,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我園是廣東省學前教育協會實驗基地,歷來注重園舍環境的研究:我園申報的十一五省級立項課題《挖掘傳統節日資源,豐富幼兒教學活動》已結題,被省協評為“課題特色獎”,榮獲惠州市第七屆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一等獎;《在節日活動中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的實踐與探索》被省協批準為“十二五”立項課題。營造節日文化氛圍,我園分三步展開:(1)根據房屋結構在綜合樓天棚處搭建游戲園,入口樹起具有客家風情的大門,展臺擺滿家鄉特產,墻面掛滿對聯,擺滿孩子們的作品。(2)教師和家長齊動手,對室內外環境進行美化,富有民族、家鄉、地方或節日特色。如在活動室掛上中國結、燈籠、鞭炮、年畫等,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3)根據主題教學需要,在班上下工夫,讓每塊墻壁、每塊瓷片都會“說話”,讓每個區域都能育人。
第三,在環境創設中突出色彩對比。外墻噴上熱烈明快的大色塊圖案,以綠色為底襯托八個鮮艷奪目的紅色大字“健康、快樂、誠實、自信”。校園外墻畫上栩栩如生的動物,配上中英文,吸引孩子注意,使孩子愉快、大膽、自信地參與到戶外游戲活動中。各班活動室用的則是以淺綠、米黃、白色、淺紫等為主,給人以溫馨和諧的感覺,讓孩子們來到幼兒園感到親切,猶如回到家里。
2.精神文化的構建
幼兒園的精神文化決定精神面貌。精神文化是凝聚我園全體保教人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力量,是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內驅力。
第一,園長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素質提高,時時處處起表率作用。幼兒園園長的品行、作風、氣質、威信、風度和人格魅力等素質,對教職工的影響猶如春雨潤物。多年來,園長堅持以身作則,勇于接受新知識、新理念,自我加壓、負重奮進、明確職責,加強自身品德建設和業務技能提升,增強公信力、感召力,把心用在“人本”上,心中裝著教職工和孩子的發展,以個人品德、情操、才干、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去影響教職工,堅持孩子的發展高于一切。
第二,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文化建設。(1)以幼兒為本的精神文化建設。堅持以幼兒為本,充分考慮幼兒和家長的需求。把幼兒的學習轉化為幼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善學”、“我會學”。為幼兒創設良好環境條件,供幼兒動腦、動手,給予直接感受和體驗的機會。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采用適宜的方式,努力讓每個孩子獲得進步。(2)以教師為本的精神文化建設。我園積極探索實踐,把競爭、激勵等機制引入幼兒園教職工的人事、分配、評估等管理之中。在用人機制方面,堅持公平競爭、人盡其才、動態管理,基本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模式。在激勵機制方面,不斷探索各種精神激勵的措施,如設立合理建議獎、最受歡迎獎、最佳微笑獎,激發教職工的責任感和創造力。在評價機制方面,實行月度工作質量量化評估考核,自評和他評結合,與績效掛鉤;管理人員每月接受員工的監督。在成長機制方面,為教職工提供多樣化培訓和展示才能的平臺,鼓勵業務尖子,讓優秀教職工脫穎而出。通過以上機制,使各類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均獲得指引、認可、激勵,以便打造一支擁有健康人格、善于合作、敢于創新、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師資隊伍。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園有意識地把幼兒園精神文化與教師思想建設、文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良好的文化環境中活潑、開朗、健康地成長,讓教師們心情舒暢、精神愉悅、努力工作。(1)注重提高教職工業余生活質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如自編自導組織文藝晚會、以班為單位組織體育競賽、開展演講比賽、歌詠比賽、手工設計制作比賽、出外參觀旅游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教職工團結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2)在園內開展幼兒文藝活動。如成立興趣小組、“第二課堂”、舉行家園同樂慶“六一”活動、元旦家園同樂運動會、親子春游或秋游活動、畢業匯報演出等活動,既豐富了幼兒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3.制度文化的構建
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聯接的橋梁,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我園主要做法是:
第一,堅持科學決策。對于重大決策,特別是與幼兒園、教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都交由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以增強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幼兒園建設中來。
第二,堅持狠抓落實。我園把各項工作和制度的落實,作為考核管理人員責任意識和執行能力的重要標準,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深入保教一線,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保證每一項工作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細心、每一項工作都要精品。堅持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位,堅持各項工作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四 關于園本文化的反思
園本文化是幼兒園發展的源動力,多年來我園之所以能夠保持穩步、健康的發展,正是得益于加強園本文化建設的結果。今后我園將更加努力,在《規程》、《指南》等綱要精神指導下,繼續深入建設園本文化,全方位提高保教質量,以贏得社會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毛敏華.幼兒園團隊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科研論壇,2009(5)
[2]朱家雄、王崢.提倡以幼兒園為本位的教學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5(3)
[3]吳玲玲、陳磊.研究型幼兒園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9)
[4]陳亞.試論創建適宜教師專業成長的“園本文化”[J].成功:教育,2012(9)
[5]呂麗芳.創建優秀園本文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甘肅教育,2010(7)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