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比較有難度的領域之一。一般的音樂欣賞都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它利用了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性的材料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音樂欣賞能不能走進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每天都能欣賞到美妙的音樂呢?這個問題讓我為之困擾并大膽努力探究。經過近一年的實踐,筆者覺得可以利用孩子起床后的一段時間進行音樂欣賞,一周內播放相同的曲目,稱之為“每周一曲”。“每周一曲”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知識,能對音樂具備初步的賞析能力,同時教師在選擇作品時,要考慮到作品的可欣賞性及對幼兒的可感性、可接納性。對于每天的欣賞,老師要提出具體的、不同的要求,這樣才能提升孩子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 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美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在任何一種音樂活動中,都不可能沒有聽覺的參與,也可以說聽覺是音樂藝術的‘專利’,這是其他任何藝術門類所無法比擬的。”美國著名的音樂家艾倫·科普蘭也曾說:“你要理解音樂,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在聆聽音樂之前,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和安靜的“靜聽”環境,在每次聆聽音樂之前,要關注每個孩子情緒狀態,讓孩子們保持情緒基本穩定,心平氣和,讓孩子們能有比較寬松的心境去聆聽音樂,讓幼兒發現、感知音樂的美,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及內涵。
如星期一,“每周一曲”開始播放了,本周欣賞的是《粉紅色的旋律》。老師請孩子們“閉上眼睛,一起欣賞美妙的音樂”。歡快活潑的音樂響起,孩子們輕搖身體,老師漫步在孩子身邊,和孩子們一起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妙境地。
二 “聊”音樂,表達音樂的美
“聊”音樂,就是通過聊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音樂內容,使幼兒在音樂的表現要素和形象之間建立起聯系。“聊”之前,老師要分析音樂元素,要依據作品呈現的獨特音樂形象預設提問,這樣的提問讓幼兒在輕松學習的同時,也能獲得打開音樂欣賞之門的鑰匙。
如星期二,在欣賞《粉紅色的旋律》時,我預設了這樣幾個問題:(1)這首樂曲聽起來有什么感覺?(2)聽了這首樂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聽了音樂,你想干什么?這三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暢所欲言。孩子們說道:“我仿佛看到了美麗的天使在跳舞”、“我仿佛看到了花兒在開放”、“我仿佛看到了漂亮的小姑娘在開心地游戲”,“聽了這首音樂,我想跳舞”、“我想畫畫”、“我想和好朋友一起游戲”,“我想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當孩子用短語、詞匯或完整的句子等來形容所聽到的音樂給自己的感受時,我欣喜地看到孩子理解音樂作品的能力增強了,用語言描述音樂作品特點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三 “演”音樂,表現音樂的美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真切、自然地表達對音樂、舞蹈作品的感受”。幼兒在反復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會受到音樂的感染和熏陶,結合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會產生一種表現欲望。他們會自然地做出搖頭晃腦、擺動手腳等動作,自然地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聽到的音樂,也就會有創造性的音樂形象的出現。
如在表現音樂《粉紅色的旋律》時,隨著音樂的旋律,有位小朋友將小手慢慢地提起、靠攏,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他的身體也隨著旋律輕輕地搖擺,好像小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當第二遍“啦啦啦……”的旋律響起時,“小花蕾”展開,變成了小花,花朵慢慢地長高、長大……整個過程中,他一直陶醉在音樂里。他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達他對音樂的理解。音樂帶給他快樂,也帶給他想象,他在音樂聲中盡情地表演,盡情地創造。
四 “畫”音樂,繪音樂的美
為了鼓勵幼兒把對音樂的感受和想象表達得更加具體形象,星期五時,老師可以引導幼兒“畫”音樂——采取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理解的音樂內涵。因為美術創作活動是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并培養敏銳感受力的最佳途徑。在繪畫活動中,孩子們將感知到的音樂形象,通過認真分析,找出主要特征,運用線條、色彩等手段描繪出來。
音樂繪畫就是將音樂欣賞與繪畫相輔相成地聯系在一起進行教學,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聯想借助于畫筆留下美妙的痕跡,充分發揮它們對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影響。
進行音樂繪畫訓練,有利于幼兒想象力的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要從小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把他們天真的好奇和遐想引導到科學和藝術的軌道上去,音樂繪畫正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大膽想象、自由奔放的天地。
經過一周對《粉紅色的旋律》的欣賞,幼兒腦海里已形成了音樂形象,這時我只要求幼兒將他們感知到的音樂形象,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而我卻不給任何的示范,于是幼兒開始作畫,繪畫的結果大相徑庭:有的用夸張的線條表現音樂;有的用美麗的圖案表現音樂。此時我對他們富于想象的畫面表示贊揚、鼓勵,并讓幼兒自己用語言表達出來。孩子的表現讓我們體會到幼兒的想象是多么的大膽而自由奔放。
《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這種藝術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表達”。“每周一曲”讓孩子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樂,通過語言、動作、繪畫表達自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和體驗,孩子的表現中滲透著他們的創作靈感,充滿著他們稚氣而大膽的想象。“每周一曲”給孩子表達的機會,給孩子表現的欲望,給孩子創造的空間,當他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被教師接納、贊許和分享時,他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情緒會激勵他們更加熱愛音樂,音樂也逐漸走進了孩子的生活。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