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學校課堂教學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活動,它包括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方法的改革、板書、多媒體課件、語言、學生動手實踐、校企合作等,歸納起來稱之為理—實—多媒體“一體化”多元化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多元化是構成職業教育的主體,也是賴以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信息載體。一體化教學是傳統的教學理念的提升,它使理論—實訓—多媒體、校企合作融為一體,形成科學、規范、完整的教學體系。本文就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教師的培養、教師的理念、教材的選編、教學質量、校企合作等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 多元化運用 一體化教學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174-02
社會在發展,技術在更新,當今的企業高新技術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標準與要求。職業學校多元化教學體系不僅能有力地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而且符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律,在不斷提高學生理論、技能等整體素質的同時也保證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從而推動職業教育向前發展,在今后的職業教育發展和建設中,要努力使學生的實際技能、動手能力水平保持和企業崗位達到零距離的貼近。
一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采用的是先理論、再實訓,理論與實習分段的教學方式,整體的教學過程往往理論和實訓難以銜接,學生的學習階段從理性認識升華到感性認識時有不同程度的脫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凸顯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學質量得不到整體的提高,培養出來的職業學生“整體素質”不能貼近社會和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分離,更談不上校企合作,其教學效果是抽象的,理論與實習教學過程銜接不到位。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知識得不到升華。
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知識基礎普遍都比較差,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死記硬背,在理論上抽象地記憶和理解,實訓中很難把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到技能中,使得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雙證考核時通過率不高,走向社會、企業不能適應技術的需要。
第二,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的分段,埋伏下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動手能力差的被動局面。
第三,“分段教學”的弊端:(1)理論授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課教師各負其責,造成理論和實訓教學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把握不一,使學生在實訓期間理論和實際難以結合。(2)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間隔時間過長或實習教學先于理論教學的情況。在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分段進行時,學生實習時教師還得再次講解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很難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而且也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是理論——多媒體——技能訓練“三位一體”,即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它是不能分段的。教學過程(“三位一體”)和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教學是培養學生達到技能型人才標準的一個有機整體。
職業學校的辦學特點應突出技能和企業聯合辦學,而一體化、多元化教學就是把學習內容通過科學的分解、規范的整合,以保證企業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 “三位一體化”教學的含義
職業學校的辦學方式體現在一體化的過程中,要向企業輸送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崗位上體現技能與專業理論的統一,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崗位上有高超的技能本領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技能、創新、職業道德的準則上達到新型的技能型人才標準。這種統一就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切實得到多元化的學習和培養,其中技能型的培養就要求職業學校在教學體系中實施一體化教學目標。一體化教學使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及多媒體融為一體形成全面和科學規范的教學體系,使理論知識、感性認識和實際操作密切結合起來。學習單元是一體化教學中最基本的學習內容,每個課題都要做到理實結合。一體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先行模式,突出了技能訓練、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既利于老師的“教”,又利于學生“學”,從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體化教學中要完備教學條件,其教學硬件和軟件缺一不可,其中最主要的是滿足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場所,它是職業教育的保障。一體化教學中教室應配備與本課題模塊相關的實習設備及所用工具。如筆者所在機電工程系現在正在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場所如PLC一體化實訓教室、電力拖動控制線路一體化實訓教室、光機電一體化實訓教室、液壓傳動實訓室等都配有理論課桌、實訓設備、電器元件、多媒體等教學設施,其教學效果顯著。
三 師資的綜合素質
實行一體化教學,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高層次的要求。教學的改革取決于教師的理論和專業技術的掌握水平和職業道德的水準,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難以造就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放在首位,通過學習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教師的知識能力實訓能力、教學水平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才能把好一體化教學的質量關。在一體化教學的方向上,應聘請有實際經驗的技師、專家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并形成人才庫網絡。
四 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及其改革方向
職業學校在今后的專業建設發展中要依托學校母體擴大合作辦學方向,定期互派教師到其他院校和企業開展教學交流與技術合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走出去”即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及兄弟院校參觀考察學習,了解企業生產一線對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以及兄弟院校對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經驗和做法。“請進來”即通過請專家和企業行家、工程技術人員做專題講座、報告或擔任專業指導顧問等方式,參與有關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審定等專業教學工作,讓專家從他們的角度對專業技能和知識理論提出建設性意見,在這種活動研討中使雙方得到互贏。
和企業、其他院校聯合辦學,依托社會、政府資金建立產、教、研的結合機構,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實現新的突破。
五 通過調研改變教學模式
第一,教育教學的改革不是一所學校、一個教研組閉門造車就能完成的,學校的教學、專業設置、教材的選編、技能訓練的課題都和社會企業息息相關,學校和企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職業學校要想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健全科學、規范、完整的一體化教學體系就要到社會,到兄弟院校,特別到企業中不斷地調研,學習他們的教改經驗,熟悉企業的先進技術,掌握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根據新形勢下的職業崗位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對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教材進行改革。
第二,為了學校全面發展,學生技能不斷提高,學校在課改過程中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積極探索一體化課題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保證一體化教學的連貫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教學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讓學生到企業、社會參與生產、參與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技能理論水平和職業道德。
第四,實施一體化教學中,不斷建立健全學校的實訓基地,同時也要鞏固發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第五,職業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要有創新理念,不斷加強教、科、研活動,完善教學管理、完善教學制度,使教學一體化最終達到規范化、科學化。
第六,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為專業、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意見,為學生的學習、創新意識、崗位就業提供良好服務。
六 課程和教材建設
一體化教學的教材,首先應以“國家職業標準”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為培養目標,重知識應用、重技能訓練、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應緊密聯系社會需求,體現辦學特色,研發自己的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體系。
七 教學的重要環節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它涵蓋著幾個方面的教學過程:(1)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2)認識基本原理到生產實踐;(3)基本技能操作到強化技能的操作訓練;(4)最后到具有一定技能型的技術人才。
備好課是教師搞好一體化教學的重要環節,尤其是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講課,專業教師在課題的講授中必須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所謂深入就是深入事物的本質,抓住課題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科學深刻地分析;而淺出就是將這些深刻道理用通俗、生動、具體、形象,既正確又精煉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容易聽懂、容易接受。深入淺出是講課中內容與形式兩者的統一。
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做到既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抓住了關鍵,又照顧了教材的系統性、連貫性和新舊知識的聯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最終要體現“理論—實訓”一體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八 學生的反映和教學效果
一堂課是好是壞,是成功還是失敗,最后還是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情況如何,這可以在課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反映,或提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以了解情況,另外還可以通過習題、作業、考查、考試等方面進行了解檢查。
一體化教學模式便于學生理解知識、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全面、系統、科學、規范地掌握專業知識,使學生在專業理論課與實踐技能操作課兩方面同時提高,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就業能力與崗位創新能力。
九 結束語
在職業學校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教學任務及質量的內涵,就會理解領會教學大綱、課程、教材中所倡導的“教、學、做一體化”、“任務驅動”的指導思想,設計出切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把“教”、“學”和“做”結合在一起,培養職校畢業生具備社會所要求的實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6)
[2]佐斌主編.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力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