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筑牢,無價之寶。”抓好社區基層黨建工作對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區和諧穩定,促進社區各項事業科學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調研提出了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社區 黨建工作 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189-02
社區雖小,但它是城市的細胞,是基層社會管理的最小單元,是黨和政府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基礎陣地,作為社區一切組織和工作的領導核心黨支部而言,既是黨的基層組織又是宣傳、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社區黨支部工作的好壞,關系到能否當好“連心橋”、“服務站”和“穩定器”。所以,抓好社區基層黨建工作對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區和諧穩定,促進社區各項事業科學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就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筆者談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 通過調研,找出存在的問題
在各項社會事業建設中,大部分社區黨組織都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而且硬件和軟件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素質不高
近年來,越來越多離退休黨員轉入社區黨組織,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大批下崗職工黨員也轉入了社區,社區黨員數量迅速增加,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現象日益凸顯。
2.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比較薄弱,隊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社區黨員中有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下崗職工黨員、退伍軍人、畢業生黨員等,他們分布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給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難度加大,他們中有的思想上還未從“單位人”轉變過來,不樂意融入社區黨組織;有的存在個人情緒,不愿意參加黨組織的活動;有的忙于生計,長時間不與黨組織聯系,黨員身份意識比較淡薄,履行義務不夠理想;有的從思想上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黨員歸屬感不強、思想淡化、黨員先進性體現得不夠明顯,隊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3.經濟基礎薄弱,發展乏力
在經濟欠發達的小城市,發展社區服務、壯大社區經濟方面起步晚、基礎差、市場潛力小,導致發展步伐慢、造血功能弱、發展空間窄等問題。我市27個社區中,絕大部分社區都沒有經濟實體,靠政府撥款能夠勉強維持社區干部的基本工資和辦公費用,一部分社區還要通過拉贊助或爭取轄區單位和企業老板的支持才能保障干部工資待遇和維持工作的正常運轉,有的社區甚至出現了因缺少經費而運轉困難的情況。有時,組織黨員開展活動,都苦于經費無法保證和落實,許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響了社區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威信。
4.工作任務繁重,壓力較大
社區工作涉及綜治維穩、計劃生育、民政優撫、宣傳文化、環境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方方面面,在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下,社區干部不得不身兼數職,疲于應付。社區干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上,開展社區服務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足夠保障。
5.一些社區干部的“不適應”,制約了黨組織凝聚力的提高
一是班子綜合能力與社區新任務不適應。社區黨組織班子對黨的理論、政策理解不深,組織協調能力不強,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辦法不多,引導社區各項工作科學發展的思路不清。二是社區干部業務能力與工作新要求不適應。社區黨務工作者業務不夠熟悉,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對解決社區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緊迫感不強。三是黨組織生活方式與黨員新期盼不適應。組織生活的形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黨員的多種文化需求。
6.社區無辦公用房、無活動場所問題突出
在27個社區中,有11個社區沒有辦公用房。在走訪中看到,蒙家橋社區的辦公用房、工作室、會議室、調解室全部都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內,工作環境非常擁擠,且辦公設備缺乏,沒有幾張桌椅板凳。按照黔南州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標準,社區應有文體活動場所、健身器材,周邊環境要有綠化帶、健體娛樂設施,“一廳八室兩欄一超市”等要求,他們都不達標。
二 針對問題,尋求對策,提出建議
1.發展與培養并舉,著力改善黨員隊伍結構
一是發展新黨員是改善黨員隊伍結構的重要途徑。要增強社區黨組織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緊迫感,把社區青年有效組織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加強對他們的培養,尤其是要注重從高學歷的優秀青年中培養和發展新黨員,為社區黨員隊伍注入新生力量。二是制定相關激勵措施,鼓勵在職黨員參加繼續教育,并為黨員參加提高學歷學習提供經費支持,著力提高黨員文化素質。三是把社區干部納入公務員培訓隊伍,建立社區干部培訓規劃。每年在市委黨校集中對社區書記(主任)輪訓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5天。
2.引導與教育并重,著力增強黨員身份意識
要健全完善黨組織定期聯系黨員工作制度,加強與黨員聯系溝通,及時了解黨員思想狀況。積極為下崗失業黨員、軍轉退役士兵黨員和大中專畢業未就業黨員實現就業牽線搭橋;努力爭取有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為黨員自主創業提供便利服務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建立健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幫扶機制,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讓黨員充分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促進黨員身份意識的提高。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及時向黨員傳達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號召廣大黨員為社區各項事業發展多作貢獻。以慶祝國慶和黨的生日為契機,廣泛宣傳黨為建立新中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以及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富裕新生活所作出的卓著貢獻,增強黨員自豪感,引導他們永葆先進性。以開展“紀律教育活動月”等形式,加強黨員紀律教育,提高黨員紀律觀念,督促黨員模范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履行義務。
3.輸血與造血并施,著力增加社區經濟收入
建立健全社區工作經費保障機制,解決社區“無錢辦事”問題。在將社區干部基本工資列入財政支出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社區干部工資定期調整制度,逐步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讓他們安心社區工作;市、區財政要將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列入預算,同時要逐年增加社區辦公經費,保障社區黨建和其他各項工作正常運轉;按照“費隨事轉”原則,探索建立專項工作經費撥付制度,調動社區干部積極性。
4.減壓與改革并舉,著力減輕社區工作負擔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關于嚴格控制和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的有關精神,切實減少各類考核評比項目,減輕社區工作壓力。學習借鑒深圳等地設立社區工作站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社區工作新模式,以聘請專職人員從事社區內行政事務的方式,分擔社區工作任務,讓社區黨組織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好黨建,搞好社區服務工作。
5.激發社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待遇
根據《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建立完善黨員激勵和權利保障制度。調研中得知,社區書記正職月收入為2036元、副職為1200元,有600元是績效工資待年末考評合格后發放,委員就更低了,每月只有1000元補貼,沒有社保。他們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社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在工作報酬上,可以適當考慮提高社區干部的政治待遇、工資待遇,至少不低于社會最低工資標準,該增加社保的就給予考慮,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激發社區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6.解決辦公用房問題
把辦公用房問題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在舊城改造和新城區開發中,社區建設需要同步進行,政府應建立健全社區建設的若干規定,對社區建設做出權威性、政策性規定,使社區建設規范化。
籌集方式有四種:(1)立項,采取向省、州爭取項目資金;(2)由市政府配套部分建設資金并協調國土、規劃等單位部門在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給予幫助和最大優惠;(3)開發商作為社會責任,無償資助部分資金,開發商在實際運行中,把無償提供給社區辦公用房捆綁為基礎設施,作為片區開發準入條件之一;(4)社區居委會自籌部分資金,通過出售現有辦公室來解決,力爭兩年內,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社區辦公用房,改善社區辦公條件,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
7.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分段管理,堅持社區黨員屬地管理的原則,有重點地教育和開展工作
現在社區黨員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為主要特征的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及其管理人員的急劇增加,使社區黨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的對象、范圍、層次等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社區黨組織要擴大視野,把社區黨建的觸角延伸到社區每一個角落,并針對不同層次的黨員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如對離退休黨員主要開展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保持革命晚節和發揮余熱的教育,使他們離休離職不離黨;對外來流動黨員,主要進行遵紀守法教育,使他們在務工經商中發揮黨員的應有作用;對下崗失業黨員進行國家、地區的有關經濟體制改革和有關政策學習,使他們下崗失業不失黨性原則;對流出黨員,通過四傳遞(即“萬村千鄉”、QQ傳遞、書信傳遞、電話傳遞)方式進行教育。
在開展工作時,要根據社區離退休黨員黨齡長、受黨培訓教育時間長、工作年限長、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組織觀念、組織紀律性強、有為黨繼續工作的愿望等特點,發揮離退休黨員的積極作用,要堅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的原則,根據他們的愛好和特長,把他們安排到最適合發揮特長的工作崗位,發揮其優勢;把那些黨性強、作風正、有組織領導能力的黨員選拔到社區各組織的領導崗位上來,使之能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項建設,在社區工作中“唱主角”、挑大梁;把那些德高望重、辦事公道、有宣傳鼓動能力的黨員安排到法制教育、民事調解等崗位,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骨干作用;把那些身體好、家庭負擔輕、有治保工作經驗、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黨員安排到社區聯防、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后進青年幫教小組等崗位中去,使他們在為穩定秩序、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中做出積極的努力;發揮離退休教師黨員的作用,使他們在老少共建文明社區活動和社區業余文化教育等方面施展才能;依靠從事過建筑、園藝等工作的黨員從事社區“三化”(凈化、美化、綠化)工作,使他們在帶領群眾創造舒適、優美的環境中大顯身手;聘請有管理經驗、有技術專長的黨員到社區服務行業中任職當“參謀”,使他們在振興社區經濟中發揮威力。
另外,還應該開展黨內關懷,推廣廣惠社區的“四必訪一報告”①工作制度,使社區黨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黨員作用發揮更加突出,黨組織服務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作用更富有成效和活力。
注 釋
①“四必訪”:一是患病、受傷住院的黨員必訪;二是因病、受傷、自然去世的黨員家屬必訪;三是黨員家庭有較大困難的必訪;四是黨員創業就業有較大困難的必訪。“一報告”:為轄區在外地居住或從業的家鄉黨員主動報告家訊、送上祝福。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