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商務的后來者,利客來不墨守成規,不搞花架子,正嘗試尋常符合自己特點的電商之路。
后來者可以居上。
從2月1日上線以來,利客來集團推出的“立刻送”網上商城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作為電子商務的后來者,“立刻送”顯得低調但十分務實。
利客來集團黨委書記楊勛先坦言自己沒有網購經歷,但正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30多年的商業管理和運營經驗,并不妨礙他對電子商務作出中肯而獨到的分析和評價。
在他看來,零售企業做電子商務,可以不同于電商,關鍵是做好線上線下資源的融合,找準自己的優勢。雖然現在國內零售業普遍在線上業務未見大的突破,但做好融合的文章,零售企業的很多優勢是純粹電商所不具備的。
在他的敘述中,利客來不墨守成規,不搞花架子,正在另辟蹊徑,嘗試尋找符合自己特點的電商之路。
40多家鄉鎮門店沒有受到電商影響
《商周刊》:最近兩年,電商的迅猛發展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甚至有80后認為,電商會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實體店。對此您怎樣看?
楊勛先:電商發展的確十分迅猛,但賺錢的不多,99%不賺錢,只有馬云賺錢。電商在野蠻生長的同時弊端也逐漸顯現。如果做電子商務不能很好地抓好服務和用戶體驗,不抓準消費者的需求,會有很大問題。我認為,實體店倒閉是不現實的。人是有情感的,實體店的顧客體驗是電商無法做到的,餐飲、足療等服務,打包送到消費者家中,體驗的感覺能一樣嗎?去年馬云和王健林打賭,我認為他們兩個站在各自角度,說的都有道理。但商業不是一成不變的,商業形態一直都在不斷發展變化中。面臨電商沖擊,實體商業只會不斷變革。將來實體店很可能發展成為人們休閑、娛樂、放松的平臺。
《商周刊》:作為一家典型的傳統區域零售企業,利客來受到的沖擊大嗎?
楊勛先:利客來集團處在青島城鄉結合部,40多家門店絕大部分集中在青島周邊的二三線區市及鄉鎮,這是利客來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這些門店,目前幾乎沒有受到電商影響,只有青島市區的幾家門店在某些品類上受到一些影響。但我們確實感受到壓力和挑戰,受到沖擊最大的來自80后、90后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下一步,我們需要把握好消費潮流。
雖然現在電商影響并不大,但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所以,近年來利客來也不斷探討電商業務,今年2月份,“立刻送”網上商城成功上線。
“立刻送”核心品類做快消品
《商周刊》:“立刻送”上線5個月來,運轉情況如何?
楊勛先:因為上線時間短,網民有一個認可接受的過程。雖然銷售額只有100多萬元,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通過多種手段進行立體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網上商城選購,現在平均每天有100多單。網站注冊會員現有3000多人,其中15%-20%是線下實體店的重疊會員,其余80%都是新增會員?,F在上線時間尚短,還處于推廣培育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很大。下一步,我們會整合分析會員資料,進行更精準的網絡營銷。
《商周刊》:截至目前,利群、雛客、佳世客等零售企業都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立刻送”有什么優勢?
楊勛先:我們借鑒了國內零售企業做線上業務的成功經驗,總結了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嘗試一種適合利客來自己特點的電子商務。利客來集團是一家青島本土的知名零售企業,在青島區域內擁有40多家實體店,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立刻送”就依托利客來集團的這種品牌和規模優勢,對線上和線下資源進行了整合和融合,兩者優勢互補,大力打造快捷服務。我們承諾,青島市區訂戶34,時之內送貨,其余區域基本可以實現當天送貨。這種服務的快節奏,與“立刻送”的名稱正好相吻合。這是第一個特點。第二個是商品特點。我們線上線下的商品品質沒有差異,價格也基本一致,盡管有物流配送等成本,但價格不會高于實體店價格。同時,區別于現在網絡電商的主要經營范圍,“立刻送”的商品品類在涵蓋實體店所有商品的基礎上,把核心品類放在生鮮等快速消費品上。
《商周刊》:“立刻送”的商品品類涵蓋了實體店所有商品?
楊勛先:是的,發展較早的實體店的所有商品,都可以在網上商城訂購。換言之,現在,“立刻送”網上商城更多的是實體店商品的一種展示,一種服務。
《商周刊》:這可能與一般意義上的電商不同。另外,你們為什么把核心品類放在生鮮類?考慮到保鮮、安全等因素,這個品類做好難度會很大。
楊勛先:我們嘗試做電子商務,更多的是探討一種渠道,一種營銷平臺。我們必須抓住未來電商的發展趨勢,但國內零售企業經營好電子商務平臺,我認為未來還有一段路要走。只有不斷去嘗試,去創新,去使用,去磨合,未來才有可能做好。
我們首先從生鮮做起,可以說是對傳統商業的一種挑戰。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子,別人走過的路,想再超越很難,必須打造自己的特色。目前快速消費品是商業價格透明度最高、競爭最激烈、毛利最低,同時也是管理難度最大的品類?,F在淘寶和天貓都不做。
我們從最難的做起,做好這一塊,其他品類就迎刃而解了。從這5個月的運轉看,快消品的銷售比例還是比較大的,說明這塊市場需求很大。我們把快消品作為一個切入點,做好這一塊,然后再做進一步延伸。
作為電商后來者,不能墨守成規
《商周刊》:還有其他有特色的做法嗎?
楊勛先:我們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整合資源。網購時,利客來的會員卡可以和實體店一樣享受積分,我們一般采用現金交易,也可以使用利客來購物卡。同時,我們把網購與社區呼叫中心、電話購物等結合起來,社區老年人、行動不便利的人或有急需的顧客,打個電話說明想要購買的商品,只要滿68元,我們同樣可以免費送貨上門。把網絡、電話、購物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們的一個特色。
比如某海洋科考船要出訪,打電話一次性訂購了一筆10萬元的貨品,全是生活必需品。還有些企業開運動會,打電話來批量訂購帽子、礦泉水、面包、牛奶等物品,我們都是調動集團員工力量,快速備貨,送貨上門。他們都非常滿意。還有一位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在網上訂了一臺冰柜,我們免費送貨上門。對于很多企業或市民來說,利客來作為一家60余年的本土零售商,他們非常信賴。而且,“立刻送”網上商品和實體店的商品品質都是完全一致的,顧客會非常放心。下一步,如何為消費者提供超值的服務?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作為電子商務的后來者,必須創新,不能墨守成規。
抓住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現在國內電商大佬都在積極布局物流建設,包括前不久馬云成立“菜鳥”網絡公司,大家都在搶奪最后一公里的利潤。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楊勛先:你說的很對?,F在電商都在競爭最后一公里,利客來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傲⒖趟汀彪娮由虅沼邢薰境闪⒑?,利客來集團物流配送公司提供物流支持,另外,集團分布在青島各區域的實體店都成立了配送小組。有了好的服務框架,才能確保好的服務。
當然,考慮到區域差異和集團優勢,“立刻送”服務范圍先定位在青島市區域范圍內。我們并不急于打造全國性的電子商務平臺,剛開始做,我們不貪大貪強,而是踏踏實實一步步走。
我們的線上業務和實體店緊密融合,顧客在網上訂購貨品后,由區域內門店負責配送。所以,每個實體店的功能發生了改變,既進行線下銷售,同時也是線上的展示中心和分配送中心。這就是利客來比電商更大的優勢。
自建物流的優勢在于,如果是第三方送貨,顧客問及“立刻送”及商品的有關事宜,他一概不知,只負責送完貨走人。而我們負責配送貨的都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他可以回答顧客的詢問,增進顧客對公司和商品的了解,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度,培養親情感。抓好最后這1公里,提升服務的價值,也是我們另辟蹊徑,區別于其他電商的地方。
所以,我們做電子商務,一方面是順應了時代發展,另一方面也把老商業的好做法融合進來。是一種傳承、一種嫁接,也是一種創新。
我們不會急功近利地發展電子商務,而對集團的品牌形成損害。從一開始,集團就對電子商務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必須保證質量過硬,服務必須到位。所以,消費者信賴利客來,可以到實體店購買,也可以到網上商城去購物,更便利,也更快捷。
《商周刊》:這是零售企業的優勢,電商做不到的。
楊勛先:是的。最關鍵的是最后一公里。我們送貨上門,把原來柜臺上成交的服務,現在深入社區,直接延伸到顧客家中。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社區店的功能。這是零售企業的優勢,電商無法復制的。
其實,零售企業做電商有自己的優勢:有豐富的商品基礎,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實體門店的渠道和規模,在商品結構方面,商品品類比很多單個電商更齊全。但關鍵是如何很好地融合線上線下需求,我們正在做這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