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份,市北區累計實際利用內資64.6億元,完成了年度目標的62.7%;新引進7個過億元項目,總投資120億元。這無疑是該區在區劃調整之后,按照“走出去有大動作,引進來有大平臺”的招商思路。通過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助推主城區發展、跨越的最好例證。
“原市北和原四方并成新市北后,區劃規模驟然比原先大出一倍。然而這‘大’似乎也兼具‘老、大、難’的特色。小港、大港片區絕對是青島的老城區了,而四方城建的‘老氣橫秋’似乎更為廣大。老工業區、老筒子樓,破舊、堵塞、乏味、蕭條是它們共同特色。說其‘難’,原四方并于市北后,財政的難題、平衡治理的難題、統籌規劃難題、區域差異的問題,必定成為新班子一盤難下的棋”。一篇《漫談“新市北新作為”之中:片區》的博客,似乎道出了合并后的新市北區的可能難題。
著眼于城市經濟的加速發展,是近幾年來國內城市區劃調整的顯著要義,市北區亦是如此。這個因地處青島市老城區北部而得名的區域,在新的區劃調整之后,無疑將在城市經濟的發展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
逐鹿服務經濟
2013年6月26日,在市北區召開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上,總投資約330億元的16個重點項目完成簽約。本次推介會對市北區的危舊房改造、總部商務、商貿休閑、特色園區等重點項目進行了推介,簽約項目中投資過10億元的達11個。
招商引資是現代城市富民強市的重要途徑,甚至是第一選擇。一個城市或區域能招到大項目,能吸引好項目落戶,既要有滿足外商特殊投資需求的條件,還要有適合它發展的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合區后的市北區,隨著將來五條地鐵線路的建成,城區中心的地位也將更突出。
據悉,在原四方區和原市北區合并之初,市北區就曾出臺過《市北區關于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并印發了《市北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制度》,形成了“一個指導意見、三項保障措施”的“1+3”招商引資政策體系。如今,在按照主城中心區功能定位編制的《青島市市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13-2015年)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及要通過進一步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一中介促進—企業主體”三位一體的招商促進體系。
招商引資體系的逐步完善,帶來了成效。據悉,市北區今年1—5月份就累計實際利用內資64.6億元,完成了年度目標的62.7%;新引進7個過億元項目,總投資120億元。這無疑是該區在區劃調整之后,按照“走出去有大動作,引進來有大平臺”的招商思路,通過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助推主城區發展、跨越的最好例證。
作為市北產業升級、品質提升核心區域的青島中央商務區,目前已累計引進中海、萬達、卓越、山東海運等投資過億元的項目30余個,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據介紹,青島中央商務區將建成60余座商務樓宇,實現符合國際標準的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的服務體系,通過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大中型民營企業總部,跨國公司及國內大企業集團區域性總部,以及知名企業的營銷、研發、財務等職能總部入駐,打造商貿流通的總部集聚區。據介紹,其計劃2020年進入國家示范中央商務區行列。
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落戶市北區,該區也意欲打造自己的產業載體。目前,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小港灣藍色經濟區、新都心等重點片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總投資2368億元的199個重點項目梯次推進,總投資15億美元的啤酒文化休閑商務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60億元的數字文化體驗中心、總投資35億元的雙峰商業廣場,以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等一批規模大、品質高的項目相繼落地。
2013年4月11日,市北區歡樂濱海城超高層大型現代服務業綜合體、青島1916創意產業園兩個項目,在上海舉辦的“青島市藍色經濟及高端服務業主題推介座談會”上簽約,總投資額達71.5億元。
據市北區相關負責人員介紹,借助“招商推進月”、“青島市城市發展戰略國際交流會”、“渝洽會”等活動,他們今年曾前往上海、北京、寧波、深圳、成都等地開展了十余次的定向招商,拜訪過美國AECOM公司、法國歐尚、瑞士SGS等在內的世界500強和國內外知名企業60余家,不斷向外界推介浮山商貿區、新都心、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歡樂濱海城、中央商務區等重點載體,并推進了15個億元以上的大項目。
集聚承載未來的“孵化器”
“堅持‘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集成’的發展模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的集聚優勢,結合老企業搬遷和舊城舊村改造,加快培育和建設一批以科技研發、文化創意和新興產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園區,成為促進城區發展的有力支撐。”在市北區規劃綱要中,“多園支撐”正是該區“一帶突破、雙核引領、三區集聚、四軸展開、多園支撐”的空間發展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的產業園區,也是形成地方產業集群的主要載體,往往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良性互動,被認為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在產業集群的指導下,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既被認為是當前發展產業集群的需要,也被看做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成功的產業園區,不僅要有好的產業定位,還要有協調的主輔產業關系。比如上海張江科技園,其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產業,信息技術也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和軟件領域,加之園區內芯片設計公司、硅片制造公司等在內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了很好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在新近召開的市北區現代產業園區招商說明會上,投資總額約為58億元的10個項目完成簽約,它們將分別人駐橡膠谷、紡織谷、中航工業青島科技園、生物科技產業園、建筑創意產業園等園區。
在市北區,現代產業園區被看做是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崛起和創意產業集聚的載體。目前,市北轄區共有各類產業園區11處,其中4處已經啟動投入使用,另有7處產業園區已經完成規劃。
橡膠、紡織和家電一直是該區的傳統產業,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多組份差別化紗線坯布開發基地、多組份紗布精品基地”兩大國字號基地已在紡織谷掛牌;海爾U-HOME智能家居、海爾藥業智能醫療等項目也有意向入駐海爾智能產業園;橡膠谷則在2012年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截至目前,橡膠谷已聚集詩董橡膠、中化國際、埃克森美孚等140余家國內外知名橡膠企業,注冊資金總額達到12億元;2012年,園區實現產值30億元,稅收1720萬元;預計到2015年,園區可實現產值100億元,稅收達到1億元以上。此外,橡膠谷與天津渤海交易所正式簽署了《天然橡膠商品上市合作協議》,投資2000萬元的渤海期貨交易所將簽約入駐橡膠谷;投資5000萬元的青島藍色海灣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將簽約入駐產業孵化中心。
在新興產業的培育上,該區依托老企業搬遷及老城區改造,搭建新的招商載體,發展醫藥、物流、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將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新興產業集聚區。據悉,2011年中航工業青島科技園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百洋醫藥科技園將依托原青島制藥廠及周邊企業搬遷地塊,以百洋醫藥集團為龍頭,發揮其醫藥行業產業優勢,以科技健康為主題,綜合多種物業形態,建立“物流+研發+地產”的運營模式,打造山東半島地區最大的創新型現代醫藥健康產業基地;目前規劃建筑面積約3.15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的園區一期生物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相關人員還介紹,在集聚創意產業方面,市北區也通過發展建筑設計、工業設計等創意產業,形成了建筑創意產業園、工業設計產業園、中聯U谷2.5產業園、影視文化產業園等各具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
截至目前,園區人駐企業已達1000余家,注冊資金總額達到20億元以上;橡膠谷、中航工業青島科技園、工業設計產業園、中聯U谷2.5產業園等6個園區,先后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這些企業孵化、集聚的載體,承載的正是新市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