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1世紀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其對傳統貿易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電子商務快速興起,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成功的解決了網上支付面臨的誠信和安全問題,實現了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統一,打開了制約網上支付發展的瓶頸,從而獲得了迅猛發展。然而電子商務在給我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帶了許多新的問題和風險同時,也給相關監管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沉淀資金及其孽息的所有權歸屬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等問題的出現,也暴漏出我們相關法律監管的許多問題。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第三方支付 沉淀資金 孽息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一個新興事物又稱第三方網上支付,是阿里巴巴集團CEO馬云在2005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壇上首先提出來的。同時由于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導致第三方支付模式層出不窮,因而現在很難形成一個統一和準確的概念定論。通過觀察和比較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就是一個信用平臺一個貨款中轉機構,其通過網絡與電子技術與金融機構對接接,提供支付渠道,完成從付款方到收款方的貨幣資金支付、結算、查詢統計等一系列過程的一種支付交易方式。人們熟知的國外運營商包括美國EBay公司旗下的PayPal(世界上第一家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直付機構,目前其在世界市場占有率、注冊用戶和交易量等方面穩居世界第一),國內運營商如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支付寶、騰訊公司旗下的財付通以及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錢等等。
二、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
關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當前有幾種不同的學說。一種學說為銀行說,即認為第三方支付為銀行。因為他們認為第三方支付具有代收代付功能具有辦理支付結算的性質,因而認為其為銀行,但是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的企業法人?!蔽覀儼l現,銀行從事的業務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和辦理結算等業務,而第三方支付缺少了商業銀行最重要的發放貸款功能。另一種學說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說,這種觀點的理由是由于該平臺存在巨額的資金流動且不屬于銀行。但從我國金融機構的概念及種類來看,僅指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并不含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有一種支付機構說,認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也就是說提供支付服務的第三方支付在取得相應的許可證之后才課成為非金融機構下的支付機構??梢娭Ц稒C構說,既闡明了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概況又有法律依據作為支撐,準確的表達了其功能和法律地位。
三、當前第三方支付中的主要法律問題
(一)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備付金的法律問題。
備付金又叫沉淀資金,第三方支付平臺備付金具體是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后,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貨款支付,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賣家發貨;買方驗收后通知第三方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即在收付款人間建立中間過渡賬戶,雙方意見統一決定資金去向。
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量增大,會使得大量資金停留于支付平臺中,并且從發貨到付款存在一定的間隔,使得平臺上滯留了大量的資金。由于資金的不斷增多,因而產生了備付金及其產生孽息的定性和歸屬權問題。
關于備付金歸屬問題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按通常的民法理論觀點,由于貨幣的特殊性“占有即所有”,如果直接推定第三方支付平臺所有備付金顯然也是不合適的。買方將貨幣轉入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銀行賬戶,則在雙方之間產生了電子貨幣保管合同關系。一種信托賬戶,而支付寶公司類似于受托人的地位。就像儲戶把錢存于銀行,通常觀點為所有權應歸于儲戶。因此我認為對于滯留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而形成的沉淀資金,第三方支付平臺享有暫時代為保管權,并不取得該資金的所有權,所有權仍歸消費者所有。
(二)備付金孽息的法律問題。
民法上將孽息分為天然孽息和法定孽息,而此處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備付金產生的孽息顯然屬于法定孽息。《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有規定:“法定孽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小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逗贤ā返谌倨呤邨l明確規定:“保管期間屆滿或者寄存人提前領取保管物的,保管人應當將原物及其孽息歸還寄存人?!笨梢娔跸敋w原物的所有人即買家所有。然而在實踐中由于考慮到操作技術上的障礙,第三方支付通常會在服務協議中申明公司不負責提供備付金孽息。如支付寶協議:“您同意,本公司無須對您使用支付寶服務期間山本公司保管或代收或代付的款項的貨幣貶值承擔風險,并且本公司無須向您支付此等款項的孽息”??梢娢覈F實踐中推定孽息歸第三方支付平臺所有,而這也和美國的貝寶公司的做法相同。
(三)第三方支付平臺對用戶權益保護的法律問題。
由于我國目前并無專門法律調整第三方支付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在出現糾紛之時只能依靠《民法通則》、《侵權法》、《合同法》中與之相近的條文作為法律規范。電子支付網絡購物中我們消費者又屬于弱勢群體,僅僅依靠現行的法律,我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很難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在實踐生活中第三方支付平臺通常會采用格式條款合同利用其技術優勢以及強勢地位制定限制不平等的條款以及免責條款,而對此我們消費者只能選擇接受或者離開,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例如支付寶的個人注冊服務協議中規定:若有合理理由環疑您提供的資料錯誤、不實、過時或不完整的,本公司有權暫停或終止向您提供部分或全部“支付寶服務”。本公司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您將承擔因此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支出。這就是明顯的對我們消費者不利的格式條款。
四、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立法建議
2010年6月22口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實施《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它的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第三方支付進入全面監管時代,2010年12月1口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實施《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相關事項做了更為明確和具體的規定。然而這些立法并不足已應對,我國電子支付高速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因此仍需進一步的完善,以面是一些相關建議:
(一)完善第三方支付監管體系
我國現行立法規定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但是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跨行業多重性質,僅將此監管任務交給中國人民銀行顯然也是不合適的。由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的業務為貨幣結算,因此中國人民銀行應處于主要監管地位。但是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中有類似于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這類業務應經銀監會批準才能從事。所以,構建以人民銀行為主,銀監會為輔的監管體系更為合理。
(二)規范第三方支付的準入和退出制度
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大量資金的流動,因而設立其應該具有嚴格的行業標準,《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明確將注冊資本、繳納的風險準備金、風險化解能力等方面作為對第三方支付公司實行監管的標準,通過經營資格牌照的形式提高了該行業的準入門檻。
在面臨退出問題時,由于第三方支付可能存在著數量巨大的用戶,因而必須考慮到其對廣大用戶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的影響。由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一些相似之處,在完善商業銀行市場退出機制立法同時,可考慮第三方支付的市場退出制度,使兩者相配合,節約立法成本。
(三)健全和完善備付金監管及其孽息分配立法
由于我國目前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規模巨大,其中隱含了極大的社會風險及金融風險,加強備付金監管將是今后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立法重點。首先是應該加強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息披露義務,方便監管機構管理,用戶的信心和監管力度;二是對客戶備付金運用加以嚴格限制,備付金只能按買家指令給付賣家或者提取,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得隨意使用。三是開展新的業務應經過嚴格是審批,保障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穩定性。
關于備付金的孽息按照法理理應歸用戶所有,但是由于實際操作的問題,現實中孽息都歸屬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所有。這顯然也是不合理的,我認為對此可以參照證券交易的相關做法,將產生的孽息放于專門賬戶中,在解決孽息歸屬問題的同時可以設立一個不斷累積的資金設立風險基金,從而降低隨交易風險。
(四)加強對用戶的保護力度
生活中屢屢出現的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和信用擔保范圍不明,反映了我國第三方支付立法對用戶保護的不足。應通過完善立法來加強對用戶的保護,明確第三方平臺和用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體做法有:明確相關交易規則,制定統一的規范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落實相關法律責任的歸屬,明確第三方在權限外行為的責任問題。加強法律的執行力度,明確具體的救濟途徑和方法,使用戶能夠及時求助。
五、結語
蓋茨曾經說過,\"21世紀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如今我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淘寶商城“雙十一”的日成交額就充分反應了這一點,我們在享受電子商務帶來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當前該業務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盡快完善相關立法,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和制度保障。
本文章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負責人為牛稼,項目成員為劉雨霽、徐鵬飛。
參考文獻:
[1]劉建偉.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問題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12).
[2]王利明.電子商務法研究[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3]歐婷,田靜.淺析第三方支付沉淀資金的歸屬問題[J].財政金融,2011,9.
[4]唐松松.淺議第三方支付平臺沉淀資金及利息的歸屬田[J].商品與質量,2012(2).
[5]楊宏芹,張岑.第三方支付中沉淀資金的歸屬田[J].商業經濟評論,2012(1).
[6]趙達.第三方支付相關法律問題探究[D].2010年吉林大學民商法碩士學位論文.
[7]韓寶明,杜鵬等.電子商務安全與支付[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牛稼,男,河南新鄉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民商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