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攝影幾乎已經沒有門檻,誰都有條件進行拍攝,好像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從專業的角度看,攝影的難度卻越來越高了,因為在鋪天蓋地的圖像和影像中,一幅攝影作品要跳出來,要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要用自身的影像語言去打動人,并經過時間的檢驗成為經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聞攝影,照片好不好,不僅僅是個構圖、用光之類的技巧問題,它更是需要新聞攝影工作者有很高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在讀圖時代,怎樣才能在攝影上走出一條新路,拍攝好作品,結合長期新聞攝影工作實踐和辦報經驗,我認為搞好新聞攝影要有幾個創新意識。
一是創意。新聞攝影,看似只是記錄,其實也離不開創意。因為對于一個新聞事件,從哪個角度切入和表現,怎樣才能引起受眾的注意,這都涉及創意問題。有沒有創意,取決于有沒有新意。在新聞攝影中,創意通常體現在對新聞表現角度的把握上。所謂“有創意”,就是指不同于一般的、常見的表現角度和表現手法,要做到出人意料、新穎獨特。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是有創意的。在辦報過程中,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攝影記者和通訊員都期望自己能拍攝出有影響力的作品,可是在拍攝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攝影者出現盲目跟風的現象,今天報紙上發表了一組反映工業題材的照片,稍后就會收到一批類似題材、類似角度的照片。攝影記者到基層采訪,當地搞攝影的通訊員看到記者拍攝的站位和角度,重新拍攝一次,這樣的新聞照片能用嗎?顯然不行。一些通訊員跟著記者學會了一種方法,馬上把這種方法變成一種模式,每次拍攝都是那個類型的角度,老套雷同,沒有創意,千“片”一律,很難被選用。說到創意,我很看重的是“創意思維”,也就是創意意識。我經常和同行研討如何樹立創意意識,形成創意思維,因為創意決定創造。在新聞攝影實踐中,我們要緊緊地繃著“創意”這根弦,每次拍攝都要先想一想:我的這張照片有創意嗎?是不是在重復過去的經驗?從哪里搞出新意,找到新角度?每次都這樣想了,就會激發出創造的潛能,就會想方設法去找新的角度,去努力挖掘新意。當然,實現創意也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包括對新聞傳播規律的把握、對美學和攝影以及美術等知識的掌握,等等。總之,需要提高攝影者的綜合素質。
二是創造。創造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攝影技術、攝影器材等都高度發達和智能化,要想在攝影上有所突破和創造,更是難乎其難。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我們有創造精神,照樣可以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創造源于素質。在攝影方面,有宏大追求的人,都想創造出屬于自己風格的攝影作品。那么,創造能力、創造所需的高素質,從哪里來?素質來自學習。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和知識結構,才能處在這個領域的最前沿。有人認為,搞攝影的人不需要多深的文化,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識。這是從前有過的情況,現在不同了。攝影屬于當代藝術,即使是新聞攝影,也是一門特殊的專業,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再像從前那樣,光懂得按快門顯然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當下,知識更新很快,如果不注意學習,很快就會落伍,更別說創造了。創造能力還源于我們的好奇心。看看世界上那些攝影大師,無不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人,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興趣,每天都會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世界。我們搞新聞攝影的人,更是要保持對世界、對新知識和新事物的好奇,要有一種探索精神。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到處處留心,也就是用心去做事情,用心去思考。我們有的攝影記者,只求完成任務,不愿開動腦筋,這樣的記者在攝影上不會走得很遠。所以,我們要鼓勵記者保持好奇心;因為保持了好奇心,就保持了創造的種子。創造能力還源于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要敢于破除迷信,敢于向既定的模式挑戰,敢于打破一切條條框框。
三是創新。舉凡攝影精品,大都體現出一定的創新色彩。我們在辦報過程中,也盡可能地選用那些有創新色彩的新聞照片。因為,人類有一種天性,就是對“新”的東西感興趣。作為媒體人,我們要吸引人的眼球,就必須去追逐“新”的東西;即使是老題材,也要用全新的視角去發現和記錄它,使之非同尋常。對于在攝影上有大追求的人來說,創新是走向成功的一條重要路徑。那么,怎樣才能實現創新呢?我覺得有兩點:一是要有創新意識,二是要有創新思維。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有求新求變的沖動,有創新的自覺。所謂創新思維,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再局限于邏輯的、單一的、線性的思維,是開放的、敞開的、發散性的,是打破常規的。創新思維既來自靈感、直覺、頓悟等非邏輯的思維形式,又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在漸悟中形成。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學習。審美修養從哪里來?靠知識積累,靠多讀書。不僅讀攝影方面的書,還要讀哲學、社會學、文學、繪畫、舞蹈等這些方面的書。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要有自己對世界、社會、人生等方面的獨特認識和思考。有了這些墊底,我們在攝影的時候就會睜開“第三只眼”——靈魂的眼,就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就會不斷創新。
四是創舉。所謂“創舉”,一般的意思是: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對于攝影人而言,則意味著拍攝前人沒有拍攝過的東西,或拍攝出前人沒有拍攝出的境界。創舉,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異想天開,不是小聰明,不是嘩眾取寵式的表演,也不是心血來潮;創舉是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是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是追求,是堅守,是責任感。攝影作品要想傳世,攝影家就得有創舉;而要有創舉,就需要攝影家視攝影為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攝影創作中去,用心靈去感悟,用心靈去拍攝。
五是創業。新聞攝影作為一種工作,對于有的人可能是一個飯碗,而對于有的人卻是事業,是終生追求。這兩種境界不同,工作狀態也會不同,最終的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把新聞攝影當做事業去追求的人,他每天的攝影活動就是在創業,在通過相機來實現人生價值。新聞攝影是一種現場行為,要想拍攝出好的作品,新聞工作者就必須深入一線、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收獲。想有收獲就必須付出,付出必須具備不怕艱苦,克服困難,敢于攀登,勇于創業的精神。因為那些在新聞攝影事業以及其他方面取得大成就的人,無不是視事業如生命的人,無不是勇于創業的人。所以,我要說:對于攝影人來說,最高的拍攝境界是具有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