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刑事政策有廣狹義兩重理解,我們應立足于狹義的現實向廣義行進。“嚴打”刑事政策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積極功效,但也招致了諸多批評,這主要是因為在政策的具體落實中,沒有把握好刑事政策輔助性策略的定性。
關鍵詞 刑事政策 嚴打 定位 刑事政策輔助論
一、刑事政策概談
關于刑事政策的概念,目前學界還沒有一個定論,如侯宏林認為所謂刑事政策,就是指社會公共權威綜合運用刑罰、非刑罰方法與各種社會手段預防、控制犯罪的策略,而梁根林將刑事政策定義為國家和社會整體以合理而有效地組織對犯罪的反應為目標而提出的有組織地反犯罪斗爭的戰略、方針、策略、方法以及行動的藝術、謀略和智慧的系統整體。我國自頒行刑法以來主要刑事政策的發展歷程是:懲辦與寬大相結合——嚴打——寬嚴相濟。這種歷程劃分主要是以時間為主線,在相對應的時間段各自為主的同時,又都有一定的交叉融合。如嚴打政策盛行時期,梁根林就指出,“嚴打”刑事政策已成為實然的刑事政策,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已走到后臺。陳興良亦提出“懲辦與寬大相結合雖然沒有從法理上被否定,但已經逐漸地演變成為應然的刑事政策”的見解,而目前隨著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迅速崛起,一直飽受爭議的嚴打政策似乎也擺脫不了打入冷宮的命運。整體來說,刑事政策隨著具體的犯罪發展境況而有所變化,帶有一定的時期烙印,但毫無疑問這些刑事政策對我國的刑事法治進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正如李斯特所說“刑事政策給予我們評價現行法律的標準,它向我們闡明應當適用的法律;它也教導我們從它的目的出發來理解現行法律,并按照它的目的具體適用法律。”
二、“嚴打”政策實況
在我國已有的主要刑事政策中,“嚴打”政策(以下簡稱“嚴打”)一直是最受爭議的,盡管由于更契合法治精神的“寬嚴相濟”政策的興起,嚴打已基本退居二線,但是其影響力依舊不減。
(1)“嚴打”政策產生的背景
嚴打活動的開展,直接的原因是當時社會治安狀況的嚴重惡化,重大惡劣案件不時發生,從而引起了一般民眾的極大恐慌。以01至03年的嚴打為例,00年的焦文軍、馬俊打悶棍案、02年的“藍極速網吧”縱火案以及03年的黃旻翔北大、清華爆炸案等一系列團伙暴力惡性案件便是直接的導火線。
(2) “嚴打”政策取得的正負效果
三次嚴打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其一,嚴打過程中,司法機關不論思想重視上還是資源精力投入上都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從而大大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勢,降低了犯罪率,控制了治安形勢惡化的趨勢;其二,嚴打的開展,讓民眾看到了國家打擊犯罪、維護群眾利益的積極態度,使民眾樸素的報應情感和正義觀得到了滿足;其三,嚴打滿足了刑罰的目的,也即實現了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的效果。
嚴打的負面影響在于:第一,長期效果并不明顯。嚴打帶來的是資源的嚴重耗損,一旦將嚴打長期化,社會必將不堪重負,影響自身的正常運作。第二,重刑主義思想泛濫。這樣的結果不符合當代刑罰輕緩化和刑罰人道主義的大趨勢。第三,運行不適當嚴重損害公民權益。嚴打期間內,“有的地方甚至采取指標的辦法,提出判重刑的要占多少比例以上,有的把所謂判刑數量、重刑比例作為評判刑事審判工作成績的標準”。
三、刑事政策的正確定位
嚴打之所以飽受爭議,主要是“不健全的法制環境使‘嚴打’政策的執行缺乏科學的規范依據,而法律素養的欠缺又使執法者難以準確把握’嚴打’政策所應蘊涵的公正價值”:
(1)刑事政策主導論
以嚴打為例,只要有針對性的犯罪發生,部分執行機關便拿出“從快從嚴”的利器,忽略法定的刑事證明標準,漠視當事人正規的程序權利,使出全部力氣讓犯罪嫌疑人獲得“應有的報應”,甚至不只針對性的犯罪,一些本不屬于“嚴打”范圍的犯罪,也會因為執行人員的心血來潮而“水漲船高”。
(2)刑事政策輔助論
刑事政策對刑事發展的指導是不可或缺的,“刑法之制定與運用,罪刑之確定與執行,都應由刑事政策的觀點出發,以是否合于刑事政策的要求為指向,不合于刑事政策的刑事立法,是不良的立法,離開刑事政策的判決與執行,也必定是不良的判決與執行”,事實上,刑事政策終歸只是一種實現刑事法治完善的策略、方法或手段,鑒于刑事政策的手段性,所以刑事政策具有輔助性特征,在現實運作中,執行人員不能拋棄刑事政策的指引,但這種指引的作用發揮必須嚴格限定在已有的刑事架構中。同時,刑事政策具有現實多變性,每一個刑事政策體系必然有與其刑事政策價值目標和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刑罰結構,并且必然會隨著刑事政策價值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相應地嬗變。
四、“嚴打”政策評價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給嚴打政策一個整體性的評價:本質是好的,運作仍需完善。具體來說,嚴打是順應當時惡化的治安狀況而生,很好的解決了當時的困境。它的內涵是相對完善的,本質上要求依法,也即在現有的刑事法框架下集中力量重點整治惡性犯罪,嚴打強調從快亦是刑罰的內在本質要求之一,正是犯罪與刑罰之間的時間隔得越短,在人們心中,犯罪與刑罰這兩個概念的聯系就越突出、越持久。由于“嚴打”這個詞語本身帶有的嚴厲性,往往讓人心生畏懼和誤解,同時,嚴打只注重刑罰“嚴”的一面,而忽視了“寬”的層次,這與目前刑罰輕緩化、行刑社會化的國際化大趨勢不相符合。
參考文獻:
[1]侯宏林.刑事政策的價值分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77,301-308.
[2] 梁根林.刑事政策:立場與范疇[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23-42,84.
[3]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J].法學雜志,2006(1).
[4][法]弗蘭茨.馮.李斯特.德國刑法教科書[M].徐久生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