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經濟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成為新型經濟的今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企業經營中爭奪知識產權的常識。第三次產業革命使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逐步形成的技術叢林導致了專利叢林,其中專利叢林是指獲得了法律保護的專利在幾乎所有技術領域,權利密集、主體眾多,關系錯綜復雜,猶如叢林。
關鍵詞 專利 戰爭 法律分析
一、與專利戰爭有關的相關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成為新型經濟的今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企業經營中爭奪知識產權的常識。第三次產業革命使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逐步形成的技術叢林導致了專利叢林,其中專利叢林是指獲得了法律保護的專利在幾乎所有技術領域,權利密集、主體眾多,關系錯綜復雜,猶如叢林。專利叢林使科學技術披上了法律外衣,專利權的壟斷性使得科學技術開發方面的先行者成為了技術、產品市場上的競爭者,而技術創新的平臺也成為謀取或保衛自身利益的戰場,必然就導致了所謂的專利戰爭。下面將從專利布局、專利訴訟和專利無效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專利布局
目前我國國內的要經過實質審查、含金量比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逐年上升,但發明專利的結構卻不容樂觀。我國無線電傳輸、移動通訊、電視系統、半導體、西藥、計算機應用這些高新技術領域,外國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占絕對優勢。
自中國加入WTO之后,跟全球各國的貿易往來逐漸增多,同時在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帶動作用,各大國際企業為在中國搶占市場先機,紛紛在我國投資,同時為取得專利競爭優勢、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主動利用專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護及其種種方便條件充分利用專利情報信息,研究分析競爭對手狀況,推進專利技術開發、控制獨占市場進行了總體性謀劃,也即所謂的專利布局。
2、專利訴訟及無效
專利訴訟是指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在人民法院進行的涉及與專利權及相關權益有關的各種訴訟的總稱。其中專利侵權訴訟只是專利訴訟的一個部分,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專利侵權訴訟是企業間面臨的最多的問題。就電子產品這塊而言,被譽為IT行業的“世界專利審判”——美國蘋果公司(下稱蘋果)與韓國三星公司(下稱三星)之間的專利大戰,經過1年多的起起落落,最終由美國圣何塞聯邦地方法院的陪審團判定三星侵犯蘋果6件專利權,賠償蘋果10.5億美元,并駁回三星的所有訴訟主張。此后,蘋果已尋求法院對三星的8款智能手機頒布禁售令。這場訴訟在近兩年來蘋果和三星于全球各地展開的專利訴訟戰中具有里程碑性質的意義,同時也為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敲響了一記警鐘:如果總是亦步亦趨,沒有自身的特色,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將難以站穩腳跟。
二、專利戰爭中的相關法律法規
知識產權本身并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類型的的智力成果被納入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被予以權利化。從這一意義講,正是競爭性資源的不斷開發才使得知識產權體系得以保有活力。為此,確保智力成果這類競爭性資源的不斷開發應當成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內容。然而,單一的依靠知識產權單行法是難以擔當此重任的。知識產權單行法只能對業已權利化了的客體類型予以激勵創新,而對于不斷出現的新興類型的客體卻難以保護。為此,只能借助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加以保護。
現代反不正當競爭法是19世紀末產生的,采用的是包括壟斷在內的廣義概念。初期的立法是就廣義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籠統的立法,其代表為美國。雖然專利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在技術特點及法律屬性方面并不一致,然而在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問題上,知識產權單行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共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此,對知識產權附加保護的關注,應當成為完善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題中應有之義。從反不正當競爭法發展的國際趨勢看,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知識產權的附加保護并不充分。如果說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制止市場上企業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那么反壟斷法關注的則是競爭者之間的協調行為,目的是防止市場上形成排除競爭或者嚴重限制競爭的局面。
有些國家和地區把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合并立法,如匈牙利1996年頒布的《禁止不正當市場行為和限制競爭法》和我國臺灣1991年頒布的《公平交易法》。這些把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合并立法的模式,首先是因為這兩個法律制度都是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都是出于推動和保護競爭之目的,而且有著相同的經濟政策,即禁止企業以不合理的手段謀取經濟利益,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盡管一個是反對不正當競爭行為,另一個是反對限制競爭行為,但這兩種法律制度是相互需要的,很多情況下也是交叉存在的。如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1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钡?2條規定,“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边@些行為之所以被視為不正當競爭,這是因為它們具有不合理性,即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來說顯得不公平。
三、總結
知識產權是企業科研實力的集中體現,知識產權是企業實力的較量。專利技術好比在戰爭中占領制高點、搶占有利地形,它是領跑者的技術,是領跑者的有利武器。一項知識主體的好的發明創造每每就意味著一個新企業、一個大市場甚至一個新產業的誕生。有效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充有效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充分發揮知識資源的杠桿作用,是中國企業迅速矗立于世界的一條重要捷徑。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1988.htm.
[2]蘋果與三星的戰爭.新華網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9/01/c_123659490.htm .
[3]徐棣楓.試論專利訴訟法律服務市場的規范[J].南京大學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