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產業轉移中面臨的失業及就業問題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實現再發展的一大障礙。文章以湖北省大冶市為例,首先介紹了大冶市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力資源狀況,緊接著分析了出現勞動力供需矛盾的原因,最后結合大冶市在產業轉型中的具體情況,就當前形勢下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解決發展中的人力資源問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人力資源困境 勞動力供需矛盾 產業轉型
“因礦而興”,多年發展后資源開采殆盡之時又“因礦而衰”,幾乎所有的資源型城市都在重復著這樣一條道路。初期豐富的礦產資源極大的推動了城市的發展,而當城市發展蒸蒸日上需要更多的資源得以補充時,卻又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困境。資源枯竭意味著城市要轉移發展路徑,之前依賴于礦產資源就業的人口面臨著失業和再就業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成為了資源枯竭型城市再發展的關鍵。
一、大冶市當前的人力資源現狀
大冶市自2008年被批準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以來,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冶市積極推進產業轉型。近年來,在取得一系列產業轉型成果的同時,隨著產業升級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現有勞動力資源供給與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質量及結構的矛盾凸顯,下崗、失業與就業問題并存。
(一)礦產資源枯竭導致傳統產業衰敗、失業人數增多
大冶市礦產資源的衰竭帶來的是礦山的倒閉,企業的破產,下崗失業人員的驟增。在大冶市還有相當多的企業直接或間接地為資源性企業服務,資源性企業陷入困境,相關企業也勢必難以幸免。據初步了解,大冶市失業人數不斷增加,失業率逐年攀升。2005年、2006年、2007年失業人數分別為16700人、18200人、31700人,失業率分別為11.5%、12.7%、14.2%。其中與采掘業配套的相關產業失業人數達2萬人。因為資源枯竭,城市發展前景不被看好,許多機構紛紛遷出資源型城市,使資源型城市原本壓力極大的就業形勢變得更為緊張。
(二)產業轉型中新興產業招工困難、技術人才缺乏
隨著近幾年礦產能源的枯竭,政府對能源替代型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新型工業園區不斷擴張,大量企業被引進到大冶市,導致投產用工需求激增,用工需求存在缺口。人才需求上專業技術型和綜合管理型人才比較缺乏,勞動密集型產業熟練工、技工用工緊張,例如鋁型材產業急缺熟練工與管理人員,服裝產業急需熟練工,園區整體急缺高素質人才。以至于在園區內部存在企業間相互挖人的人才爭奪戰。這些都說明了新興產業開發區用工存在“引進來”的問題。
二、大冶市人力資源困境的原因
(一)失業人員素質低、再就業困難
絕大多數下崗工人的再就業障礙除了外在因素外還有自身原因——下崗工人素質及文化層次較低。大冶市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4%,初中文化程度占58%,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5%,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3%。從整體來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占到了82%,說明大冶市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較為低下,這與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勢頭以及企業對工人素質不斷提高的要求越來越不相適應。
(二)高校畢業生返鄉率低,當地人才流失嚴重
目前大冶市每年的高校畢業生有五六千人,但回來報到的只有四五百人,最后實際留在大冶的高校大學生則只有五六十人。高校畢業生的大量外流,使得當地企業高層管理及技術人員崗位的大量空缺無法填補,對當地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三)企業用工環境差,難以吸引就業人員
一是企業執行勞動法的意識不夠強,不繳納社會保險、不簽定勞動合同的現象相當普遍。二是克扣工人工資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有的企業承諾保底工資1 200元/月,但實際上卻以種種借口克扣,只支付1 000-1100元/月。三是食宿條件較差,加班時間較長,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工人難以承受這種勞動強度。四是企業文化建設跟不上發展要求,大部分企業都很少開展或基本不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企業的吸引力不強,職工的認同感較差。
(四)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突出
一是行業性短缺。如紡織、服裝、建材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用工數量很大,但擁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大多已外出務工,臨時組織培訓難以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二是技能性短缺。經培訓合格的熟練工、技術工、管理工等非常緊缺,一方面像登峰公司等企業需要大量技術工人,另一方面大量農村勞動力由于缺乏技能無法轉移就業,呈現“招工難”和“就業難”的“兩難”局面。三是“條件”性短缺。有很多企業在招工時會對用人標準設定“高門檻”條件限制,讓大量不符合條件的勞動力望而卻步。如性別上的限制,只招女工,不招男工;年齡上的限制,要求35歲以下。四是季節性短缺。夏秋兩季農忙時,迸城務工人員大量返鄉務農,造成企業“招工難”的現象發生。
三、大冶市人力資源困境的解決措施
(一)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技能
失業人員要敢于轉變就業觀念,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就業靠市場,競爭靠技術,在市場競爭中要實現再就業,迫切需要失業人員加大自身技術含量的補充,注重自身工作能力與技術的培養。失業人員可以充分利用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提供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素質以及工作技能,只有在提高自我競爭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技壓群芳,一舉得勝。
(二)用工企業:多方努力,吸引人才
首先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良好的環境是企業吸引人才的關鍵。因此,企業一方面要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工作條件,另一方面還要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制定長遠的目標,營造出有序、積極向上的用人環境。
其次,勞動報酬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最基本手段。考慮自身的實力和實際條件,企業應制定出自己特色的靈活薪酬制度,如“底薪+職務津貼+獎金”模式,對于不同職位的人才進行不同的獎金制度,如業務人根據業績水平,給以獎金獎勵,技術人才根據熟練程度,管理人才根據管理能力等不同類型不同的獎勵方法。
另外,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制度是企業留住人才的關鍵,尤其是高層管理人才。一個企業的制度,尤其是企業員工的職業規劃發展制度,會強烈影響人員對企業的根本看法,而這些都是企業能否有效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
(三)當地政府:提供就業服務
首先,廣辟渠道,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支持龍頭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增就業;大力拓展社區服務業等靈活就業方式。其次,化解企業用工難,解決部分企業招工難問題,同時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為人才引進提供較好的設施條件。第三,組織對困難企業在職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幫助其實現穩定就業。最后,以創業帶動就業。注重創業培訓,支持小額貸款,主要是面向企業個人,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回來創業。
四、結語
大冶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重大難點是產業轉型帶來的就業等民生問題的解決。研究大冶產業轉型中的勞動就業問題與政策,在實際意義上,有助于我們了解和解決大冶市失業與就業等勞動問題。理論意義方面,大冶作為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研究總結大冶在實現產業轉型中的勞動就業問題和相關政策經驗,對于大冶自身及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波.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失業問題及其對策[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03).
[2]胡術閣.黑龍江省資源枯竭型城市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問題研究[J].哈爾濱市黨校學報,2009(05).
[3]毛艾琳.資源型城市轉型與人力資源安置開發[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04).
[4]游玉惠,劉怫翔.對遼寧省資源枯竭型城市就業出路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0(22).
[5]鄒光.黃石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路徑探討[J].當代經濟,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