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不斷地擴張、蔓延,一座座體量龐大的城市向郊區伸展,土地利用低效,城市功能無序,人氣不足,而大城市面臨的交通、環境壓力并未得到改善,這是“攤大餅”模式的前車之鑒。
建立高效、有序的城市架構,以適應自然環境,改善居住環境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探索,“精明增長”的設計理念應運而生。
與全國其他新區比較起來,藍色硅谷核心區的面積稱不上大,總規劃面積僅44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218平方公里。未來,這里如何實現“精明增長”,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城?答案在業已成型的“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概念性總體規劃”中,便可以找到。
人氣是城市的靈魂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認為,人氣就是流量,流量就是活力,有沒有活力對一座城市來說生死攸關。目前,藍色硅谷核心區常住人口10.3萬,而在其概念性規劃中,到2060年,人口規模將達到70萬人。
人口的集聚有規律可循,人們之所以對擁擠、昂貴、空氣質量糟糕、壓力巨大的城市生活趨之若鶩,就在于人口的聚集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大的財富。對于藍色硅谷核心區來說,依山傍海的自然環境固然是天賦之光,但要聚集人氣,還需要打造富有活力的創業環境。
據了解,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氐软椖恳呀浫骈_工,未來這些項目將為藍色硅谷核心區帶來數以萬計的高素質人才,“引進來”之后,要“留得住”,便需要完善的配套,未來藍色硅谷核心區將大力滿足這些人才的休閑度假、購物、教育、醫療等需求。目前包括青島十九中、北京協和醫院青島分院等在內的一批相關配套項目已經落戶,連接青島市區和藍色硅谷核心區的軌道交通正在建設中,核心區內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一個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休閑度假、商務往來等功能于一身的環境宜人、功能完善的新城正呼之欲出。
星座城市深度融合
傳統的“攤大餅”模式,“單中心+環線”的結構引發城市交通弊端:無限制擴展城市規模造成人口過度擁擠,有違生態城市建設理念,城市結構與布局不合理。
而“星座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幾個小城鎮像星星般各自獨立,又圍繞一顆主星有機融合,這是一種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開發的策略,主張人們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點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服務設施的地方。
據藍色硅谷核心區管委會綜合部部長張沨介紹,藍色硅谷整體規劃格局借鑒新加坡經驗,核心區的交通規劃頗具亮點:城市道路以快速路和準快速路構建城市快速交通系統框架,每個由快速路、準快速路和生態廊道圍合的地塊成為一個新鎮,新鎮內通過主干道將車流引導至快速路系統,將遠距離與近距離出行車輛有效分流。
記者在規劃圖上看到,一條濱海大道貫穿藍色硅谷核心區全域,向南可到達青島市區,向東北方向可至煙臺海陽,將沿著鰲山灣分布的“新鎮”緊密連接。而每個“新鎮”都有主干道與這條輕軌相連,“新鎮”內有相對獨立的交通系統,內部功能配套完善,人口無須做大規模的“鐘擺式”流動。
根據規劃,藍色硅谷核心區內共計形成5個新鎮,每個新鎮10-20萬人口,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城鎮建設將突出“星座城市”理念,整個區域沿著山地、海岸線將形成一個連綿的城鎮群。
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層次清晰又秩序井然的框架,“星座城市”為肌體,人氣為靈魂,共同畫出一條城市“精明增長”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