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在去年公開表示,只要敘利亞政府使用了化學武器,美國一定不會坐視不理。其實之前已經有平民死于化學武器,但是因為規模不大,而且也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到底是政府軍還是反對派武裝負責,所以最終不了了之。但是這一次,根據美國公布的數字,1429名敘利亞平民死于化武,當中大部分是兒童。而媒體在全世界傳播的畫面慘不忍睹。
奧巴馬決定采取行動,但是并沒有直接動用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國會和公眾,當然,還有國際社會。他在斯德哥爾摩說:“紅線不是我設定的,紅線是全世界共同設定的……這條紅線與我個人的公信力無關,它關系到國際社會的公信力,還有美國和美國國會的公信力。”
奧巴馬這樣說有他的理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在1993年1月13日簽訂,1997年4月29日生效,是第一個全面禁止并且徹底銷毀一系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且具有嚴格核查機制的國際軍控條約,目前全世界只有五個國家拒絕簽署,包括敘利亞,另外還有朝鮮、南蘇丹、埃及以及安哥拉。只是即便國際社會對于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有共識,但是現在的問題糾纏在一個地方,那就是這次到底是誰使用了化武,難道一定是敘利亞政府嗎?
“我非常清楚,在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地區,人們還記著伊拉克的事情,以及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指控,因此就對目前信息的準確度感到擔憂,請記住,我曾經反對伊拉克戰爭,現在也無意重復基于虛假情報作決定的錯誤。但我們已經對現有信息進行了充分評估,我可以滿懷信心地說,有人使用了化學武器。”奧巴馬顯然明白外界對于美國的擔憂,畢竟小布什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最終被事實證明建立在虛假陳述之上。
當然很多人會說,不管是不是有足夠證據,至少美國幫助伊拉克人民推翻了一個獨裁者,但這又產生了一個更復雜和嚴重的問題,在國際社會共同接受的底線不存在的時候,一國對另一國動用武力,甚至發動戰爭,程序正義在哪里?合法性在哪里?
這也是敘利亞內戰持續了兩年半,國際社會一直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介入的原因,在過去的兩年半,已經有十萬名敘利亞人死于內戰。而敘利亞的人口總數是2240萬。
2005年,180個國家元首通過了聯合國大會公報,規定了R2P原則(國家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到目前為止只使用了一次,那就是國際社會對利比亞的聯合軍事干預。
R2P的原則,說到底就是每一個政府都有責任保護平民,如果這個政府做不到,那國際社會就可以采取行動。這種政治理念在國際社會流行,是因為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一直為美國沒有出手制止而懊悔不已,當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慘案現場承諾,一定不能讓這樣的情景再次發生。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敘利亞的持續內戰,平民的不斷死亡,國際社會并沒有任何的行動。
這種從道義角度出發的說辭,能不能夠說服其他國家,能不能說服美國的國會議員和公眾?畢竟,對于相信國際政治就是利益而無關道義的國家來說,看中的是博弈過程和結果而不是原則,而且也不會相信美國真的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道義。而對于不少民眾來說,既然無關自己的國家利益,又為何要花費人力物力,去介入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呢?
道義確實重要,但是那不是那個國家的人自己的事情嗎?
奧巴馬說,如果對敘利亞的事情視若無睹,再次使用化武的風險會增加,如果這些化武落入了恐怖分子的手中,最終會傷害美國和美國人。言下之意,如果我們不出手消滅惡的話,那當這個惡龐大擴散之后,最終會傷害到我們自己。
只是,會不會關注眼前的人更多?所以最終各掃門前雪更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