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最近聯合對外發布修訂后的《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新《辦法》對會議的類別、費用標準、會議地點等都做了詳細規定,讓人耳目一新,有種喜悅振奮的感覺。相信這是中央有關部門,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具體舉措。反映了中央堅決反對和治理“四風”的決心,將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贊成和擁護。
會議是各級各部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規定動作”。別的可以沒有,會議一定不可缺少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不開會,許多領導許多部門就不會工作了。說得有些夸張,但現實中各種會議確實不少。許多人抱怨整天埋在文山會海里,并不是戲言。媒體曾報道,某單位為了應付各種名目繁多的會議,沒辦法只好專門安排一個領導,任務就是參加各類會議。
開會并不是什么壞事,有些事就是要通過開會部署下去,不開會貫徹速度慢不說,精神未必領會得透。會上一講,人人皆知,內容了解得也透徹。這樣的會有用,也有效果。但有些會,實質內容并不多,完全可以通過別的形式,例如發個簡報、網上告知等,就可以達到目的。但偏偏要開會,這就有點多此一舉了。
開會也不要緊,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不占用眾人太多的時間,開了大家不會有太多的意見。比如企業里的車間班前會、科室業務調度會、機關里的領導碰頭會、處室里的講評會等等,這些必要的會議,不開還真不行。一天或一周該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樣?通過會議都可以反映和解決。而且不涉及費用,因地制宜,在本單位就可以完成。這種會議一天開一次,保準沒人說三道四。
讓人詬病的是那些興師動眾,鋪張浪費,卻又空洞無物的所謂重要會議。這種會議一般是跨地區、跨單位、跨行業召開。也不知從何時起,一些行業和部門興起了到外地開會的熱潮。年終或年初,美其名曰要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研究討論制定新一年的發展規劃,為了“排除干擾”,“靜心”開會,尋找“安靜”之地成了會議堂而皇之的理由。于是風景名勝區變成了首選。會議標準令人咋舌,星級賓館、高檔餐飲、高端健身娛樂活動和價值不菲的紀念品,整個會議的花銷六位數是家常便飯,有的甚至達到七位數也不為怪。至于會議的效果,說是總結研究工作,其實就是一陣海闊天空、云山霧罩的閑談。有點責任感的,最后讓“筆桿子”整理出個文字材料,算是交差。有的干脆連個文字記錄也不存。幾天下來,酒足飯飽,身心愉悅,最后夾著紀念品返程,大功告成。
花的都是公家的錢,沒人說心痛,說了也沒用。當權者決定的事,有反對意見權作耳旁風,不給你小鞋穿就不錯了。至于報銷下賬問題,好解決。一張“會議費”發票,一切都掩蓋了。財務報銷制度的不完善和存在的漏洞,讓許多不便開支的項目都進了“會議”這個筐。如果全國來一次大查賬,保準“會議費”的開支占了各單位的絕對大頭。如果再深入查對,“會議費”的發票里擠出的水分,準會驚倒一批人。
許多人愿意開會,不但愿意承接,還要去積極爭取。一些人巴望著透過會議的機會靠近領導,當然愿意承辦,而且不遺余力。有了這些意圖,哪家承辦者不下“血本”?這些年來全國名目繁多的會議鋪天蓋地,規格標準愈來愈高,恐怕與一些領導者的“私心”有相當的關系。
會議費的管理很有必要,但更有必要的是要把住會議內容關。該開的會議必須開,不能因噎廢食。我們的國情,不開會有些事情就難以解決。但不該開的會議就不能開,一通廢話,毫無效果,卻花費大量的資金,再有錢也架不住任意揮霍。如此奢侈之風如不及早剎住,其危害不亞于吃喝之風,必遭人民群眾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