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證券市場冰火兩重天,股票表現天壤之別,基金公司也如是。
隨著基金公司股東們中報相繼公布,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盈利情況逐漸浮出水面。截至8月22日,已經有13家基金公司披露了業績情況,南方基金公司以2.62億元的盈利水平暫時領先。
紐銀梅隆(虧1925.11萬元)和諾德(虧610.91萬元)則成為難兄難弟。
但紐銀梅隆成立以來連續虧損,三年累計虧損7500余萬;諾德基金再次回到虧損隊伍,上半年虧損610.91萬元。《投資者報》記者分別向紐銀梅隆媒體聯絡人仇文婕和諾德媒體聯絡人黃怡發出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對方都未能作出合理解釋。
紐銀梅隆連虧三年
西部證券發布的中報顯示,公司下屬的合營基金紐銀梅隆2013年半年的營業收入僅有600余萬元,利潤虧損1925.11萬元。
“無需諱言,在今年以前,我公司旗下幾只基金的凈值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紐銀梅隆總經理陳喆8月8日公開致信投資者道歉。
2013年2月,陳喆才接任總經理的職位,此前他在招商基金擔任副總經理。而紐銀梅隆的籌辦人之一、第一任總經理胡斌已經在2012年12月28日離職。
陳喆曾任美國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中國代表,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南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部副總經理,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等職,有一定的運營經驗。但2013年上半年紐銀梅隆只有600萬元營業收入,虧損趨勢仍然難以扭轉。
這家2010年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已經連續虧損,至今頹勢未減。成立之初,公募基金行業一直處于壟斷地位,盈利能力較強。2011年度,紐銀西部基金經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審計的總資產為13099 萬元,凈資產為11401萬元,年度虧損4248 萬元。
2012年度,紐銀梅隆營業收入5333萬元,但仍虧損1331萬元;2013年1至6月,營業收入只有600.13萬元,虧損1925萬元。成立以來,該基金公司累計虧損7500多萬元。
造成持續虧損的原因是基金管理規模不斷縮水,但成本卻是剛性的。2011年紐銀梅隆首只基金產品紐銀策略優選募集規模10.63億元,第二只基金產品紐銀新動向募集規模34.73億元,規模合計約45億元。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3年6月30日,紐銀策略優選的規模為3.27億元,紐銀新動向的規模為0.67億元;算上新發的兩只債券基金,紐銀穩健雙利的規模是1.22億元、紐銀穩定增利的規模是0.56億元,紐銀梅隆的資產規模是5.72億元,和2011年相比縮水了87%。
在連續虧損的情況下,8月9日,紐銀梅隆公告稱,唯一的債券基金經理李健已辭職。在李健離開后,陳翀火速任命蔡明從2013年8月起擔任固定收益總監, 陶翀接任李健成為紐銀穩定增利及紐銀穩健雙利的基金經理。
紐銀梅隆官網顯示,蔡明畢業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近17年證券從業經驗, 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任國都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證券投資總部副總經理。
諾德重回虧損行列
長江證券半年報顯示,諾德基金公司上半年收入下降6.72%至2875.75萬元,發生虧損610.91萬元。
Wind數據顯示,2012年諾德利潤合計1億元。可是2011年虧損8.9億元,2010年虧損了0.4億元。如今,占諾德30%股權的長江證券披露,諾德本期凈利潤為-610.91萬元。諾德基金重回虧損行列。
諾德成立于2006年6月8日,基金規模43.63億元,規模排名第59位(共83家),基金經理7位,平均任職年限1.76年。旗下有9只基金,2010年以來,只有2010年和2013年,各有1只基金居于同類排名前1/4。總經理是潘福祥,投資總監為胡志偉。
諾德官網上顯示,潘福祥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國家會計學院客座教授,19年證券行業從業經歷。
清華控股占有諾德21%的股份,同時諾德官網上的口號亦借用了清華校訓的“厚德載物”四個字。在諾德的高層中,潘福祥、督察長張欣均是清華畢業。而諾德主題靈活配置基金的基金經理陳國光亦是清華幫。
該只基金2008年11月5日成立以來,已經四易其主。成立之初為戴奇雷管理。2009年2月23日,張學東與戴奇雷共同管理該基金,他們在大跌前減倉,操作深受質疑。2010年2月,向朝勇帶領該基金業績轉好,但之后向朝勇轉投私募。2011年1月沒有實戰經驗的王正管理該基金。2012年5月,陳國光管理該基金。
截至8月22日,今年以來諾德主題靈活配置收益率為4.46%,在14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116。基金規模亦僅有5600萬元。
基金規模上不去,收取的管理費無法覆蓋支出,虧損在所難免。這兩家基金公司不僅生存成問題,來自股東方的壓力也會不小。